教育孩子,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孩子的成长困惑
时间:2018-08-16 12:09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随着孩子长大,很多家长慢慢发现:彼此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孩子也越来越难管了。孩子小的时候,也许家长瞪一眼他就能乖乖听话;再大一些,瞪几眼都没用,大吼几声才能起作用;等孩子上了中学,家长会发现瞪眼没用,声嘶力竭的吼叫也没用,孩子学会了反抗,开始顶嘴,而当家长忍不住动手时,会惊讶地发现孩子不仅知道躲避了,甚至还开始下意识地还手。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面对家长对孩子管教的无能为力,作为班主任应该怎么办。 圆 桌 小 问 无能为力?无,能为力!
图片来自网络 情景一: 周五放学,小H的妈妈来接小H,见到班主任就倒苦水:“老师,您说这孩子怎么那么倔?我是拿他没办法了!我也不给他隐瞒,语文老师布置了每天都要进行的课外阅读作业,他怎么也不肯读。平时在家,我让他看书、写作业,他根本不听我的,理由还一堆!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外,他一个字都不会多写。我打他,他就倔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让我打!您说我该怎么管?” 情景二: 小L在校多次违反课堂纪律,与同学产生矛盾,任课老师纷纷向小L的妈妈反映情况,然而不见明显效果。班主任与小L妈妈交流,小L妈妈说:“老师,我也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管教这孩子了,我觉得自己特失败,老师们告诉我他在学校的表现,我回家骂也骂了,打也打了,让他跟我保证不再犯错,但他每每都答应得好好的,一转身到学校又犯错,我真想带他去看看医生,看看他是不是哪里有问题。” 案 例 分 析 面对孩子,家长们深感无能为力,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客观现实,造成乏力 1.工作繁忙无暇顾虑 家长从事各行各业,为了生计,有些家长确实工作十分很忙,如在市场卖菜的、频繁加班的、经常出差的,他们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阅读推荐:《宝贝对不起,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2.自身素质不高 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低,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无法提供有效帮助,偏偏还碍于情面或怕麻烦,不愿与老师多交流;有些家长自身行为生活习惯欠佳,在管理孩子时也无从下手,显得乏力。 情绪状态,使其无力 1.双方情绪失控 从小学高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孩子由于心理断乳、自我意识增强等原因,会产生叛逆情绪,很容易以挑战权威来标榜自己的成长,此时,如遇上望子成龙、心情焦急或由于工作生活压力深感疲惫的家长,就会如炸药遇到明火一般,纷争迭起。双方都极易情绪失控,甚至很多时候,孩子宁愿听老师的话、同学的话,偏偏不听家长的话,家长的管理显得极其无力。 2.家庭氛围失谐 有些离异家庭,各成员之间关系失衡,导致家庭氛围不和谐,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严重影响。有些家长因为双方之间的矛盾,虽然还未到分开的地步,但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基本也是有心无力。有些家庭因为父母教育意见不一致,隔代教育阻挠,也会给家庭蒙上阴影,使家庭教育难以奏效。 方法策略,都不给力 1.方法简单少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了方便教育,家长常常会选择简单而速效的方式,但这些方法往往都很单一,甚至粗暴。长此以往,孩子不是免疫就是反感。不少家长在教育中常常缺乏理解和激励,给予的肯定评价太笼统起不到效果,家长的教育策略不能及时根据孩子的变化和需要而改变,导致管理不给力。 2.不善沟通倾听 家长惯常以大人自居,不懂得“倾听”,和孩子之间因为缺乏足够的沟通,导致矛盾越来越尖锐,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家长和孩子常常处于“针尖对麦芒”的状态,沟通都难,何来教育引导? 见 招 拆 招 找到了症结,那我们就来一一解决。 第一招:陪伴成长,搭建沟通的桥梁 教学目的:让家长意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在忙碌之余,能抽出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见证成长。 教学重难点:引导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了解孩子的想法,增进感情。 教学步骤: 1.书信交流 有效的家庭教育,必定是建立在良好的沟通之上的。可平时忙于工作的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交流都比较少。所以,家长可以在特殊的日子(如孩子的10岁成长礼等),或是在和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时,通过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写出彼此内心的想法,这也是增进感情的方式之一。 2.亲子共读 在孩子睡前的半小时,家长静心陪伴,一起阅读。面对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采用家长朗读的方式;面对中年级的孩子,可以采用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的方式;面对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采用家长和孩子各自阅读,读完之后相互交流的方式。这不仅仅是陪伴,同时,也是通过书籍的力量教导孩子。 3.亲子互动 以家庭为单位,孩子和家长合作完成某项游戏,增进彼此的默契,也让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一起放飞童年。 4.课后延伸 ①亲子旅游,利用周末和假期,家长带着孩子去旅游,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增进感情。 ②分担家务,邀请孩子一起做家务,边做边聊,拉近亲子距离,提高动手能力。 第二招:教学相长,解决学习的困难 教学目的:让家长了解课程内容,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教学重难点:引导家长掌握育儿经验,帮助孩子一起解决学习上出现的问题。 教学步骤: 1.了解课程 家长要了解学生在校学习内容。现在使用的部编教材,在学习内容上做了一定的调整。家长需要与时俱进,关注、了解孩子现在所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在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除了了解学校的学习内容,家长还应关注孩子当前的学习进度。 2.经验分享 定期进行家长沙龙,针对事先收集的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请有经验的家长来介绍他们的育儿经验,发挥家长团队的力量。 步骤: ①设置家长信箱,搜集家长棘手的问题; ②在家长会上,大家一起讨论问题; ③请有经验的家长,或者遇到过同样问题妥善解决的家长来分享经验。 3.共同学习 和孩子共同学习,一起解决学习上的“拦路虎”。家长不一定要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不妨和孩子一起坐下来探讨,一起解决难题,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解题思路,要知道,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4.学会坚持 家长在陪伴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根据21天效应,一个人的动作、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坚持21天,就能收获一个好习惯,营造学习氛围,及时反馈。 5.课后延伸 家长运用21天效应,在家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第三招:破译叛逆,静待花开会有时 教学目的: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叛逆期,而不是束手无策或放任自流,教给家长教育叛逆期孩子的正确方法。 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识孩子进入叛逆期的行为,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教学步骤: 1.图片导入 展示孩子反抗性强、追求个性、多疑、敏感、做事冲动等行为的图片。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2.质疑解惑 ①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过类似的行为表现? ②什么是叛逆期? 3.深入解析 ①了解叛逆期
②叛逆心理与行为表现特征: 倔强固执,情绪反应激烈;和父母反着来;挑战规则;和父母距离加大;与父母关系恶化,产生矛盾冲突。 4.策略引领 ①正确认识 家长在教育叛逆期的孩子时,不要急于去纠正和批评孩子,要意识到这是孩子寻求独立的开始。 ②做好沟通 做好沟通是最基本的,把孩子放在朋友的地位上和自己进行沟通。 ③做选择题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做选择题,比如说,你是想要打游戏还是看卡通片呢?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④耐心倾听 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不要老是对孩子说“不”。 ⑤故事喻理 家长可以通过讲一些孩子听得懂的故事来教育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各个时期,他们有着不同的迷茫和困惑,所以他们叛逆,不听家长的话,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来进行贴心关怀和正确引导。家长应保持对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积极沟通,而不是横加干涉或不闻不问,因为只有尊重和理解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四招:学会倾听,顺畅沟通拉心距 教学目的:促使家长感同身受地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行有效沟通,拉近彼此心灵距离。 教学重难点:帮助家长由倾听开始,学会使用正确方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教学步骤: 1.暖身活动 组织家长进行游戏活动:变脸 ①将家长分成两组,A组留在原地,B组带到场外。 ②对A组家长说,一会儿B组家长回来后,不管他们说什么,你们都要用各种方式表现出不在乎,不理睬的态度。并且,要表现自然,不能让对方有突兀感。 ③当老师开始擦黑板时,A组家长立即表现出关注和认真倾听的态度。 ④对带到场外的B组家长说,你们要扮演成孩子,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一件你们在学校里遇到的委屈、烦恼、麻烦的事,希望家长能帮你想想办法。 ⑤交流感受: 作为倾诉者你看到倾听者是怎样的姿态? 你有怎样的感受? 你觉得是否得到了尊重和理解? 对于倾听者你最低的要求是什么? 对倾听者的要求: 真诚、接纳、同理心; 带着好奇去倾听,为了了解而不是说服; 目光注视对方,显得很有耐心; 适时确认所听内容是否理解,让对方真正感觉到有一个人在专注地倾听。 2.老师讲解 讲解积极倾听的程式:当孩子有情绪困扰时家长该怎么反应? ①说出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听起来... ...?看上去... ...?你是不是觉得... ...?这使你感到... ...?如果是我,我也可能会感到... ... ②说出对方的需求或期望:你希望... ...?你也想要... ...?你很想... ...?我知道.. ....? ③说出对方对问题的想法和看法:你认为... ...? 当孩子遭遇到挫折、困惑、沮丧、委屈和失败时,他最需要的不是安慰,不是批判,更不是说明,而是一个值得他依赖的人让他哭,听他说,然后了解他,接纳他。 老师可给出示例: ◎孩子做着作业突然发起脾气。(看起来你现在心情不好,似乎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 ◎孩子回家跟你说某某同学骂他、打他。(被人打骂心里肯定不好受;听起来你现在还很生气;你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那样对待你。) 3.分组练习 ①将家长分成6人一组,每位家长想出1个孩子出现情绪的情景。 ②逐一说出自己所写的孩子的情绪情景,其他家长逐一对该情绪情景进行聆听和回馈。 每位家长设身处地扮演一次孩子去认真体验,并对其他家长的回馈进行打分(觉得最能正确把握孩子情绪的回馈打10分)。每组安排代表在所有家长面前进行分享。 4.课后延伸 请有需要的家长加入相关QQ群,并且回家后练习和孩子的沟通写下心得。内容包括:事件、对话内容、反思(处理妥当之处,有待改进之处)。每周六将心得发至群内,大家互相点评,以鼓励为主,坚持一个月,以巩固良好的沟通习惯。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育儿气氛,防患未然。 倘若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能让家长感受到来自班主任老师的诚意,那么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教育孩子,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不!只要家长尽心尽力,教师竭尽全力,形成家校合力,找到孩子不服管的原因,对症下药,问题终将解决。请大家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遇事冷静,经常和孩子沟通,与老师交流,家庭教育就不是难题。 本期参与讨论老师: 于 洁 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方 莼 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杨雪瑶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戚文霞 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小学部 蒋梦雪 江苏省常熟国际学校 王 燕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张 匀 江苏省昆山市振华实验小学 周丽娜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蒋金娣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宋雪琴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 陈跻云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徐文强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 俞艳君 江苏省昆山市石牌中学 陈 玲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孙正祥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 燕慧娟 江苏省无锡市华庄中学 高梦纳 江苏省无锡市华庄中学 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