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打造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时间:2018-10-30 15:4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四川建筑职业学院像许多高职院校一样,面临着体制性的“障碍”——生源不理想。家长、学生不认同,报考录取的学生大部分分数较低,自控能力较差,行为散漫,学习习惯不好。
但“低进”没有让建院人抱怨、放弃,相反,他们看到了这些孩子的长处:智商高,素质不低,活泼好动的性格正好符合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四川建院鲜明提出了“高出”标准:三年,让学生脱胎换骨,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建院毕业生要成为建筑行业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要职业素质优秀、企业认可、社会需要。
这,成了四川建筑职业学院德育工作的目标。
多年来,学院以德育为先,经过努力和探索,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制度,整个校园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育人场”,“低进”的学生,耳濡目染中,发生着巨大改变。
在校三年,职业素养从无到有、从低到高
由紧张的高三进入宽松的大学,大多数学生会如释重负,轻松的快感让他们很快从放松走到放纵,而中学、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缺乏,让很多学生走进大学后,却一片茫然,不知道学什么、也不知道能干什么,有的甚至产生了专业“自卑”。
然而,四川建筑职业学院市政工程系的大二女生李晓娟进校后,却没有感到丝毫轻松,她“一进校就得考虑就业,就得进行职业定位,设计三年大学生活的学习计划以及职业规划”。
这得益于四川建院一套完整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学院按照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思想特点,从新生到大三,职业素养教育分层次、分目标“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新生进校就进行5天的学前教育,内容学院历史、建筑行业、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学院、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并形成专业意识,增强学生自豪感,安心踏实地度过三年学习时光。”随后的职业素质测评,让学生对自己“再认识”,结合专业进行职业规划。大二,“学建筑、干建筑、爱建筑”的爱岗敬业教育次第展开,在巩固和加强学生专业认同的同时,根据自身特点,调整职业定位和规划。大三,就业、创业教育成为主题。
作为建院学生必修课的实习,也是“从低到高”地为学生的就业进行着准备:一年级学生到建筑工地见习参观;二年级到工地生产实习1月;三年级要参加两个半月的毕业实习。实习期间,学生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着建筑行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实习将建筑类职业的特殊性,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亲身体验中,领悟着一个合格“职业人”的职业素养。
不仅如此,三年大学生活,职业素养教育渗透进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院招生就业处建立起就业教育工作体系,班主任、辅导员、党总支、学院纳入其中;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行业知识、实践经验、职业经验和职业实践要求带入课堂;每年开展一到两次“成功校友访谈”系列活动,让“师兄”的奋斗精神给“师弟”们注入前进的力量。
系列的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的职业定位、意识、规划,“从无到有,从低到高”,逐渐具备了一个合格“职业人”应有的素质。
即将毕业的陈家富,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2004级的学生。刚进校的他目标很大——进入企业的决策层或者管理层。但三年后,这个高瘦的学生现实了很多:“选择建筑,就选择了工地,也选择了吃苦。”已找到工作的陈家富给自己的定位是:操作工。但他充满信心地表示,这仅仅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开始。
未学做事,先学做人
在四川建院,有一些制度和规定很“不近人情”。
宿舍采用严格的“半封闭式”管理:早上集体跑早操、晚上10点30分熄灯就寝,白天检查寝室卫生,要求桌子无杂物、床上床下整齐划一、地面干净整洁,夜晚严查“夜不归宿”者。早上7点20分早自习,上下课严格点名,不准迟到旷课、早退,晚上必须上晚自习。
如果学生违反规定,将记入《大学生在校表现情况记录卡》,记录卡的内容直接与评优评奖挂钩,而加盖学校公章后的记录卡,将直接送到招聘者的手上,成为学生找工作最重要的资料。
对此,很多刚进校的学生不理解、也不适应:“大学还管得这样严,我们又不是中学生”。
然而,这是为学生利益着想的长远打算。
长期分管就业和学生工作的学院副院长鲁亚平,从多年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受欢迎的毕业生除了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外,良好的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更为重要,甚至“道德素质高于业务素质”,“做人大于做事”。这是由建筑行业的特性决定的。建筑从业者的舞台在条件艰苦的工地,需要的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等道德品质,而高质量、大安全的要求,又要求从业者有严格的纪律、诚信守时等素质。
而那些“不近人情”的严格制度,却能很好培养起学生的职业道德,比如时间观念,比如严谨的生活习惯。对一个职业人来说,这些看起来细微的小节,却对成功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北京城建集团年年都来校招人,因为建院分配去的学生每天6点过就起床,从不迟到。
事实上,学校严格的管理让学生整体行为更为有序,文明习惯越来越好。有统计数据显示, 2005年全校因打架,52个学生受到处分, 2006年下降到10人次,而全校有1万多学生。
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之外,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正面引导,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校想出了许多“新招”:学生宿舍不安装空调,艰苦环境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工作;配备建筑工地的工房,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建立,让学生在学校就熏陶在企业的管理文化之中,减小了学生到企业后的适应难度;将党支部建在年级、专业上,每年围绕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每个月开展以支部、班级为单位的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和社会实践;20多个学生团体,在校团委和学工部的领导下,组织各种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每学期定期到社区服务,下工地锻炼。
“宿舍是教育的重要阵地”,四川建院没有放弃。2006年学院成立了宿舍民主管理委员会,全部由学生管理,委员会协助管理部门和保卫处,进行学生考勤、寝室安全卫生检查、组织文化活动,参与者很多,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公寓。2004年,辅导员分成五个小组入住学生公寓,走进寝室,与学生谈心交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连宿舍管理员,在学院体系中,都是学生思想工作的一员。
健康心理,是一名合格“职业人”的重要素质
在建院人看来,做一名合格的“职业人”,不仅要有合格的职业素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还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然而,成长中的学生,却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尽如人意的心理问题。经过高考层层筛选后,部分高职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有的情绪低落,有的产生“混世”心态,有的却想放纵,有的受不得一点挫折。显然,一名合格的“职业人”不应该有这些心态。
要扫除学生心灵的“阴霾”,四川建院这样想也这样做。学院将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按年级、分层次、分目标进行,将教育责任落实到人,上下齐动,各部门联合。一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入学适应,二年级重点是恋爱和人际关系,马上毕业的三年级则是就业心理。
每年新生一入校,学院采用“UPI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对有异常心理表现的学生跟踪调查,及时回访,解决各类“心灵阴霾。”为更好完成这项工作,2003年,“四川建院心理健康与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并招聘两名专职心理教师。
与此同时,学院建立了班级(学生)、系、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学院为四级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健康委员,他们关注同学的心态,定期反映,成为了心理危机干预预防的第一级。数据显示,干预效果明显,仅2006年,8名有轻生倾向的学生被成功救助。
而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更是让学生了解了自己。每个学年,有4个学时的心理健康常识课,每年“5.25心理健康日”学院都会用展览、发放心理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向学生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面达到100%。2006年在四川省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比赛上,建院学子表演的心理情景剧《窗外》获得了省一等奖,在四川的高职院校中,是唯一获奖的剧目。
如今,建院毕业生已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凡接收过建院毕业生的单位,做出的评价极为一致:吃苦耐劳、敬业奉献、诚信守时、团队协作、纪律严明、质量安全意识强,上手快、适应快、成长快,能用、好用。
于是,许多建院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在不同的企业演绎着脱颖而出的“传奇”,让众多的用人单位成为“回头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