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你靠什么赚钱?
时间:2018-11-15 10:23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关于赚钱,11月聊了3期话题: 辞职后,你靠什么赚钱? 年入10万、20万、30万的人,靠什么赚钱? 年赚100万的人,靠什么? 第一个是“生存”,第二个是“从生存过渡到生活”,第三个是“追求更好的生活”,这些是我们越长大,越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在这三期话题里,小丫发现很多人有困惑和迷茫,比如“不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绝大多数人都曾有过这样困顿的时刻,包括我。 在我毕业那一年,我都没想好自己要做什么。那一年正好是经济危机年,对毕业成绩不算出色的我来说,能选的好工作不多,我直接留在了大四实习的那家公司。 01 这是一家上市公司其中一个子品牌部的财务岗,公司越大,岗位内容就越精细。我的工作是负责ERP系统中某个模块的内容输入和输出,比如物料领用、成品进销存、商超供货和结算等。 工作前期因为有新东西可以学,每天上班还挺有干劲的。我的学习能力不算差,工作很快得心应手,甚至比一些老同事效率更高,完成度更好。有时候其他部门的领导还会调用我去帮他们处理一些问题或者带新人。 但职场新人都有这样的通病: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又讨厌日复一日做重复的工作,蠢蠢欲动想跳去另一个新平台学新东西。 不到一年,我对这份工作意兴阑珊。而且这家公司的内部关系比较复杂,我没考虑调岗。 离职前一个月,我一直在整理自己的工作经验手册。在这之前,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都是老人带新人,老人走,新人上,有时候老人等不及新人上手就离开,有些复杂的操作就很难找到人去做。当我离职的时候,我交出了一版电子操作文档和一本厚厚的书面文档给部门经理。没有人事先交代我得做这些,但我还是想留下点什么给我的第一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说不上兴趣,也没有目标,只有一点还算过得去的职业素养。 02 同事们为我践行后,我去往下一个目的地。 说是“目的地”,其实现在回头看,那也是一个中转站。因为我还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只是为了逃离第一份工作的枯燥。 进入电商领域后,自由度大很多,不用朝九晚六,没有复杂的职场关系,整个公司除了老板我最大,底下近二十个年轻的小兵,还有几位电商经验丰富的新朋友。 我在那里呆了4年,一切从0开始,一切都靠自学。 我以前不会玩单反,但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品牌和服装厂,很多时候要自己拍图修片,所以我几乎每天都要在摄影房拍两个小时照,研究摄影参数和光线、背景、色彩搭配,一款衣服多的时候会拍200张图。 我以前也不懂PS,但做电商P图和装修店面是基本技能,所以我百度了很多视频教程,全部自学,每天都在修图,有时候还去一些合作的摄影工作室学技巧。 我也不懂面料,但一个款式用不同的面料上身效果是不一样的,而且成本不一样,制作难度也不一样,所以每次计划出新样品,我就得赶天未亮的最早那班车去转面料市场,然后再到工厂打新样板。 我也不懂常见的服装市场货源从哪些地方来,索性抽了段时间把东莞、广州、汕头、杭州等地的主流服装市场都转了个遍。 我更不懂如何管理下属以及和油滑的客户打交道,有时候会被那些不懂事的90后气到泪奔,会让老油条的客户呛几句,然后又和和气气的你来我往。 这些都是很基本的事情,做个一年熟悉了流程和人事,往后三年我差不多都在用这一年的经验做事情。 工作得心应手,待遇也慢慢增加,我们靠着趋势生存得还不错。 某一天,我突然觉得这样的工作好生无聊,原生家庭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索性给自己放了个长假。 辞职后一个人瞎晃了一些以前憧憬的城市,享受所谓的“诗和远方”。 第二份工作给了我相对多的自由和历练,但我没有找到兴趣,也没有找到目标。 03 27岁快结束的时候,我想换个行业,换个工作内容。 我的想法和一个职场新人没什么两样,但也有了一点改变,希望自己能稳定下来,有擅长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最好这样工作个五年、十年,变成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家”,不担心失业。 但要换什么行业? 我没有想法。 我去找了做HR多年的老同学,老同学让我画思维导图,列出自己过往的工作成绩(优势/劣势)和对应的职业。 权衡下来,发现自己最大的优势无非就是“上手能力强”。但我最大的缺点就是——瓶颈期的突破力不足。 相当于我可以用极大的热情把一份新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并做得还不错,但工作上升期中一旦遇到比较有难度的事,我很容易倦怠甚至退缩。 因为只是对“新事物”当中的“新”感兴趣,而不是喜欢“事物”本身,所以新鲜感一过,再增加几级难度,我就不愿意花时间了。 认真想想,一个本身只会做重复工作,不愿意接受更有难度的事情的人,抱怨工作枯燥,去谈所谓爱好,有些讽刺。 27岁快结束的时候,我暂时搁置起“爱好”这个问题,定了几个30岁前要实现的小目标: * 薪资3倍 * 存款3倍 * 买房 * 陪爸妈逛北京 立了目标,剩下的就是埋头努力。 04 新工作前两年很忙,晚上10点、11点下班是家常便饭,包括周六日一定也会在办公室。忙忙碌碌,还挺充实。 到30岁的时候,上面的四个小目标,第一、二个超额实现,第三个也实现,还混了个管理层。 但因为家庭变故,第二个目标实现没多久,又回到了起点,第四个目标已经不取决于我。 经过第三份工作和种种变故后,我越发现,除了努力,选择和时机也很重要,我以前从未考虑过“机会成本”和“风险因子”。
就好像去爬一段没有尽头的阶梯,因为错误的选择我失去了爬上第15级的机会(机会成本),这几年我只爬到了第10级,又因为一些家庭变故(风险因子)钱钱了5级,最终我的真实位置是——第5级。 更进一步说,我的时间效率因为机会成本和风险因子,变得很低。 过完30岁以后,我意识到暂时搁置“爱好”,专注的谈“目标”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且还要更聪明的谈“目标”。 于是我又开始画思维导图,不但盘了自己的能力优势,还盘了一些机会成本和可能的风险因子。 最终我列出了35岁的“心愿清单”,更快的赚钱。 如果再不加快赚钱速度,我担心自己的“爱好”会越来越远。 04 周末的时候,和好友讨论春节的出游计划。 我们相识于初中,十几岁开始我们就很爱做梦,一起看《三毛全集》,一起想象未来可以环游世界,随心所欲。 刚踏入社会时,我们两个都很浮躁,暗怼过苛刻的老板,吐槽过不公平的社会,也瞧不起过富二代。隔三差五还要唏嘘,约好的西藏哪天能去,想去的欧洲什么时候成行。 有那么一点文青式的矫情。 一晃多年。 那些我们年轻时认为“理所当然的梦想”,有些至今还未实现,而且还要走一段很长的路才能实现。 她要负责家中两个妹妹一个弟弟的学费开支,还要负责鳏居叔公的养老。 我要负责侄子侄女的成长开支,也要负责老妈的养老和部分家庭债务偿还。 哪怕我们两个至今未婚,成为别人眼中的“老姑娘”,我们应尽的家庭责任半分不少,甚至更多,无法“只谈个人理想”。 如果没有这些家庭责任,或许我们早就去完许多想去的远方。 必须承认,我们就是普通人,普通的出身,普通的智商,当然还有普通的人要尽的责任。所以我们要走的路并不轻松,我们想去的欧洲也可能变成杭州...... 成长让我们意识到身上责任的增加,又让我们更看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 想让家人过得舒适,必须要有钱; 想踏实的进修喜欢的专业,必须要有钱; 想去环游世界,必须要有钱; 想去造福更多群体,必须要有钱...... 所以后来,我们交流的话题很少是“爱好”,更多是“目标”—— 如何搞定精明的犹太客户; 如何做一份漂亮的方案; 如何在40岁之前赚到500万...... 我们不怕工作枯燥或有难度,就怕这份工作赚不了什么钱。 我们也不再想把工作变成爱好,因为我们的爱好就是不工作。 在没有500万以前,我们所有的爱好都是“赚钱”。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