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访谈节目已成“收视明星”
时间:2018-11-29 14:0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在上海,“心灵花园”是绝对的收视率明星,从2005年创办至今,每周一到周五晚上的9点到10点黄金档,上海生活时尚频道都会雷打不动地播放“心灵花园”。时下,像“心灵花园”这样关注普通大众心理、情感问题的电视访谈类节目逐渐红火。比较有影响力的节目,还有“大话爱情”、“相伴到黎明”等。节目上讨论的话题,大多是工作压力难舒解、上司下属误会多、婆媳关系如何相处、网络成瘾怎么戒除……
这些节目大多以现场访谈的形式出现。当事人、主持人、专家学者,各方齐集聚光灯下。在主持人的耐心引导下,当事人娓娓讲述自己的生活麻烦、情感问题、心理矛盾,再由一些心理学专家或者“群众观察员”就此发表各自的看法,帮助当事人出谋划策。讲到动情处,当事人往往会忍不住潸然泪下,甚至情绪失控、意图自杀。
“我很喜欢看这样的节目,尤其是那些贴近咱们日常生活的话题。”40多岁的观众卢俊彦说,“日常生活里谁没有烦心事儿?看看电视上跟你有相似经历的人,再听听专家们的劝导,心里会觉得舒坦了许多。”他认为,在心理访谈节目中,讲述者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告诉其他人,通过诉说释放情感,而观众在讲述者的故事中能够获得某种启发。
随着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都市人不再将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相反,他们开始正视心理问题,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释放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正因为此,近年来在许多城市,心理保健、心理辅导类图书纷纷热销;一些年轻的白领组织了“枕头大战”,以及“哭吧”、“宣泄室”;还有的人则选择走上电视荧屏,坦然寻求帮助,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社会转型期的现代人常常处于焦虑和矛盾当中,他们的心理困惑和情感问题需要有一个宣泄、疏导的渠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良荣教授表示,敢于将个人的疑虑暴露在公众面前,寻找答案,这是社会日益开放的表现。
访谈细节酷似网络小说,巧合还是模仿?
随着心理访谈节目的火爆,一些观众逐渐提出疑问:现实生活中会有这么多离奇的故事吗?节目的制作者有没有故意引导当事人夸大、渲染一些情节?
2006年4月27日,“心灵花园”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婆婆住到我家来》的节目,以反映婆媳紧张关系为主题,其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婆婆烧了28块红烧肉,本来要给儿子吃,数着媳妇吃了几块,嫌她吃得太多;婆婆用口水擦拭电视机,引起儿媳妇反感;婆婆用破旧毛巾被遮住漂亮沙发,防止平时被弄脏;婆婆用挂历把客厅里的《大浴女》油画遮盖住……节目刚刚播出,互联网上就有人指出,这些细节和网络小说《双面胶》如出一辙。记者了解到,小说《双面胶》2005年就已经在网络上出现,确实比《婆婆住到我家来》播出时间要早。
对此,陈晔说:“我们录制这期节目的时候,是在《双面胶》红起来之前。当时,我真的没有看过这部小说。后来听人说,我再去看这部小说,将情节一一印证,的确很像。但是,我们做这期节目的时候,采访到了婆婆、丈母娘、儿媳妇、儿子等所有当事人,他们的话能够相互印证,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他们会如此精心地编制故事。”
在“心灵花园”节目中,当事人在现场大多带着面具,这也受到一些观众和网友的质疑,认为一些节目中“蒙面嘉宾”的声音、体态颇为相似。陈烨对记者说:“全国所有同类节目中,我们是唯一用化名、戴面具的节目。这所以这么做,不是掩盖什么,而是对当事人负责。一些当事人来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说不要戴面具,我们还是建议他戴。因为等他情绪平复后,他的想法会不一样,可能会后悔。事实上,一些猎奇的观众最想看到的就是流泪的眼睛、生气发红的脸色,我们这么做,其实是出于社会责任而牺牲收视率。”
在时尚生活频道的工作大厅里,记者看到了一摞摞装订成册、A3纸大小的记录纸。每摞上面都标明了月份。最近的2007年4、5月份,每月的记录都有三四百张表格。每张表格上都写着来访人或来电人的基本信息、简单情况和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譬如感情纠葛、孩子离家出走、怀疑自己是同性恋等。“心灵花园”栏目现任制片人杨凤鑫告诉记者,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室的来电记录。而华师大心理咨询室是“心灵花园”节目的合作伙伴,该节目90%的新闻源都来自这个咨询室的推荐。“华师大的心理系全国闻有名,我们和学校合作的本意就是要杜绝商业炒作,一些社会上的机构找我们合作,我们都拒绝了。”杨凤鑫说。说话间,杨凤鑫还向记者展示了一些当事人签字同意上电视节目的协议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