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人际交往 >

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忌

曾经看到过一个问题,“哈勃望远镜能看到百亿光年外的天体,为什么不能发现外星文明?

我就纳闷了:哈勃望远镜能看到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就应该发现外星文明吗

1、心想未必事成

我们都知道学习成绩好未必能考上大学,努力工作未必能得到上司的认可,那看的远未必能发现外星文明也是可以接受的吧!

如果百亿光年外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外星文明,发现不了这不是很正常吗?

“应该如此”,人际关系处理中的大忌

 

你想得到什么跟你最终得到什么是两码事!你想事情怎么发展跟事情本身怎么发展同样是两码事!

2、所谓“应该如此”

“应该如此”,其实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执念!

我们总是在心里预演了事情发展的结果,但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往往与你这个期望不符,甚至相悖。由此产生的心理落差如果没有好的办法去处理,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有一个老教授,应邀去上海看望一个老朋友,约好中午十二点在某餐厅见面。

教授提前半小时到了,结果等到中午十二点,老朋友没有出现。

老教授心里为老朋友开脱:可能是路上堵了。

又过了半个小时,老朋友还是没来,教授就有些生气:明明都约好了,为什么要爽约,而且也不来个电话解释一下?

教授强忍怒气,又等了一个小时,朋友还是没有出现。

老教授拂袖而去,并在心里把这个朋友划为不可交往之列,拉入黑名单,并且回去之后告诉自己的秘书,如果以后有这个人的电话,一概拒接!

教授的做法无可厚非,正常人可能都会这么做!

“应该如此”,人际关系处理中的大忌

 

但是,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

教授的这位老朋友十一点就从家里出发了,但在下楼梯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滚下楼梯后磕到脑袋昏迷不醒,四个小时后才被发现送往医院,昏迷了一个星期这才醒来。醒来之后给教授打电话解释,结果打不通。打给教授的秘书,也被拒接。

两个本来很好的朋友,就此断了联系,形同陌路。

老教授在接受邀请的时候怎么想的呢?

准时或者提前和老朋友在餐厅见面,和老朋友好好联络一下感情,交流一些最近的想法,好好的相聚一番,心满意足的回家。

在老教授的心里,事情就“应该”这么发展!

然而,所谓的“应该”,只是一厢情愿。老教授又非天命之子,世界为什么要围着他转?又凭什么让他心想事成!现实给了老教授一棒,他接受不了,所以,事情的发展就理所当然了。

3、怎么做?

其实我们都知道,不讲诚信会导致失约(其实这也是促使教授断绝关系的主要原因),但失约却不一定是因为不讲诚信!突发疾病、交通堵塞都可能导致这个结果!那教授为什么只想到不讲诚信呢?关键就在于教授对于因为“应该如此”所带来的的心理落差没有好的解决方法,不假思索选择了最坏的结果。

“应该如此”,人际关系处理中的大忌

 

最好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呢?可以先找到朋友失约的真正缘由,如果原因可以接受,那就相互理解,冰释前嫌,这是最好的结果;原因无法接受,就此断绝关系,不相往来,也是来得及的,而不是仅仅靠猜测对事情下结论。

所以,没有什么是“应该如此”的,就像我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互道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样,其实我们的心里面都非常明白,像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存在的。

在事情没发生之前,有各种可能性。当结果出乎你预料的时候,你要做的仅仅是接受这个事实,然后看看能不能让这个结果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靠拢。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