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让孩子学会非暴力沟通,这会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时间:2019-07-31 11:5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见成年人之间,没有说上几句话,就情绪上头,开始吵吵起来。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已经不是在谈内容,而是发泄情绪,话不投机半句多,正就是这种状况,如果不停止,估计下一步就是攻击性的暴力行为。 如果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这种发泄情绪,沟通不畅的方式就是典型的暴力沟通,暴力沟通是相当于非暴力沟通而言的。 何为非暴力沟通? 依照“非暴力原则”来谈话和聆听,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具体的操作就是分清楚事实与感受,需求和请求。客观的描述事实,以“我”打头,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再向对方发出具体的请求。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我们大多数成年人之所以不会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表达沟通、协作,有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当他们是小孩子的时候,当他们处于学习怎么样跟别人合作时,他们学到的,可能都不是心平气和的沟通,而是逼迫。 在他们的经验里,逼迫是最管用,最容易的,同时也是自己会用的。 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使用逼迫,放弃沟通 家长使用逼迫的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孩子屈从,或许在一些家长眼里,小小的孩子懂个啥,哪知道对错,只需要听话就可以了,对,听话是最省事的,但避免了麻烦的同时,也为孩子的日后埋下了隐患,让孩子见识到了逼迫的力量,不用费力沟通,即可达到目的。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生命最开始都想自己说了算的,可见每孩子最开始都是不听话的,而父母要做的就是沟通、交流,帮孩子建立规则,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自己说了算。而不是省去这些中间过程,只是让孩子服从,这不就是赤裸裸的逼迫吗? 此外,这种行为还可能给孩子种下自卑的种子,因为一个幼小的个体,面对强大的权威,做出顺应,是会感到自己的虚弱的。 这种虚弱体验会内化为他的潜意识,在成年之后影响他的感受和行为。 沟通是非暴力沟通能体现的第一步,只有家长、大人能俯下身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沟通,而不是站在那里居高临下,甚至颐指气使,接下来的非暴力沟通才有可能发生。 非暴力沟通就是分清楚事实与感受,表达需求和请求 小李想让6岁的的女儿周末去兴趣班学钢琴或舞蹈,他是这样说的,“去年儿童节的时候,班里让大家报节目,大家踊跃报名,只有你和李华等三四个人没有节目,简直太丢人了,你们班主任老师问我为什么不报名,我都不好意思说你啥都不会”。 我们接下来拆分这件事里面的事实与感受,需求和请求。 事实:女儿没有才艺,这就是一个事实,不用再用其他词汇描述了,客观的描述清楚一个基本事实就可以了,不用去评价。 感受:谁的感受,我感受到很丢人,谁的感受,谁负责。这个丢人的感受是小李的,本应该小李负责。 需求:谁的需求,在文章的案例中,需求有两方面,一是小李“消除”丢人的感受,不想再像去年一样;二是为女儿着想,让她有一个好的发展。 请求:非暴力沟通的最后是向对方提出自己的具体请求。事例中,小李的请求是让女儿去周末的兴趣班学习钢琴或舞蹈。 如果我们把事实与感受,需求和请求连起来,可以是这样的:女儿,你没有一项才艺,这不利于你的成长,还记得去年你们班主任让报名才艺表演,因为咱们啥都不会,我感到很丢人,所以我希望你能在周末去兴趣班学习舞蹈或钢琴,你能不能答应爸爸呢? 很显然这种沟通表达要比前一种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这种接受更多的时候会是“欣然接受”,而前一种更多的时候会产生负面情绪,引起冲突,让孩子体验到被压迫的感觉。 育儿先育己,父母得先学会非暴力沟通 育儿先育己,是我一直倡导的育儿理念,那么在非暴力沟通上更需要这样,父母之间、家中的其他大人之间,是不是能用非暴力沟通去表达,对孩子能否学会非暴力沟通至关重要。 当父母、大人之间能心平气和、好好说话,非暴力沟通时,孩子就会逐渐学会这种方式,在与其他人互动、交流,解决问题时他就会采用这种方式,而这会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