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升米恩,斗米仇,为何一斗米养出的是仇人?因为贝勃定律
时间:2021-05-15 15:5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每天科普心理学知识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贝勃定律,意思是说的是在人们经历了刺激后,接下来再施加刺激这人在感受上不会那么强烈了。 有句老话叫做升米恩,斗米仇,给得越多反而越不被重视,这过程主要是贪婪作祟。 法国的一个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实验分为A、B两组,可理解为对两个组进行贫困资助,但这两个家庭并不知道资助的事情。A组是这样对待的,每个星期送一车物资到贫困户家;B组则是每个月送一次。
频率上的不同也使得结果出现了差异。在这个实验里,A组贫困户经常联系资助者,表示下周的物资什么时候能送来;B组的贫困户则是对资助不大上心。 而在相关回访里,A组贫困户表示希望得到频率更高的资助,B组贫困户这方面的意愿不强。 这类实验,这位心理学家在多个地方也开展了,对各个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也是如此,输送物资频率高的贫困户,希望得到更多、供给更加及时。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是贝勃效应的又一例子。
从上面的案例里,贫困户得到物资的频率越高,反而对资助越加重视,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缘由是人的贪婪使得这些人希望得到越多,得到更多关注。假如这些人得不到满足,反目成仇的概率是相当大。 相反,如果你给得少,频率低,这些人甚至会感恩戴德,零表涕零。 从贝勃效应里,我们要学会运用这种思维,切勿让我们做好事的本意变成了坏事。 一、帮助他人尽可能设定对等条件。在我们以往的待人处事过程中,常被教导无偿帮助,这对或许会对帮助者起到反噬作用。以帮助贫困户脱贫来说,如果采用简单的输血式扶贫方式,这会让受助者产生懒惰感,而后是对帮助者越来越依赖。如果到后面输血时资助停止了,这些受助者大概会脏话连篇了。
所以,要帮助贫困户脱贫,很关键的一个点就是让这些贫困户要知道自己的帮助并不是无偿的,而是有条件的,条件可以是与贫困户做出协议,这个时间段要为帮助者种植一定量的蔬果等等,让这些贫困户感知劳动的可贵,而不是一味的索取。 在这个过程中,贫困户知道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只有不断思考才有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扶贫案例里,受助者之所以穷,就是因为太懒,以及内心的麻木。 要对其实施帮助,一定要设定一定的条件,不能输血式扶贫。 二、小伟是独生子,自小父母就将他捧在手心上呵护,从不让他干重活。有一次小伟与家里发生口角,感觉受了委屈的小伟离家出走,去了同学家。 在同学家,对方父母为小伟煮了一碗云吞面,饿极了的小伟狼吞虎咽般吃完,之后他表示对方的父母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其实,在小伟家,小伟想要吃什么,父母也是迅速为其张罗,毫不夸张地说,小伟心里大概没什么愿望是还没实现的。
然而父母长年累月对他的好都不及他人的一碗云吞面,这也是典型的贝勃效应案例。 所以在养育孩子这方面,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什么要对孩子好,与此同时,也不能无限度地宠孩子,还要孩子明白事理,不可无理取闹。 三、孩子之所以变得不可理喻,任意妄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父母做得不当。在往常生活里,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论是好还是坏,纵容度是相当高。 这也是让孩子在性格塑造上变得任性。像这样的案例,惨痛教训实在不小,像多年以前的“我爸是李刚”,李天一事件,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恶果。假如这些家庭能在孩子教育上用点心,不过度纵容孩子,或许这些孩子就不用走进牢房了。 所以,为什么一斗米养出的是仇人?这是贝勃效应的典型,同时也是任性贪婪不断索取在作祟,各位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 作者 | 霍妮编辑 | 我们参考资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各位看官好,我是霍妮,假如看我的文章让您觉得脸上有光,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点赞和建议,我都会看,求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