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是你吗?
时间:2022-01-06 15:1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自尊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幸福与否,也是ta成就价值的天花板...你的命运却由它书写,但或许,你却从未理解过它。 01 自尊:与生活状态息息相关 又到年初,很多人都信誓旦旦的立下flag,并打满鸡血的投入新生活,但很遗憾,这种状态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大多数人在年终时会发现,自己的flag年年立年年倒,几乎无一例外。这个现象,很多人会从“没毅力”、“不自律”这个角度去解读,但我认为,这是“自尊水平低”带来的必然结果。事实上,不仅“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是低自尊,生活中那些常见的令人烦恼的场景,无一例外,都可以用“低自尊”来解释。比如
我以上列举了一些现象,但这只是低自尊表现的九牛一毛。而且值得说明的是,低自尊不仅表现为“缺少自信、迎合讨好”,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极端,比如“点火就着”、“不容侵犯”同样也是低自尊的表现。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内在自尊水平的外在表现。
02 自尊的两大构成 是时候解释一下到底何为“自尊”?我想自尊的概念与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记得小时候班上有个女生,只要一挨批就哭,于是老师说“这孩子自尊心很强”,这种关于自尊的刻板印象,让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尊。 自尊由两部分组成:
这两部分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职场、家庭关系等等。比如,现在有很多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厌恶、防御、退行、拖延,这些现象可以笼统地归为“自我效能感”低。当然成人在职场中也会有类似的现象,那些终日混日子的人,其实本质上是自我效能感出现了问题。 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对自己的心智功能、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决策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自己与自我利益和需求相关的事实真相。它还包括自我信任、自力更生。 我比较喜欢“概念“,因为概念是最简洁、干货最多的文字,相比之下,”讲故事”更容易被人接受,但它的“干含量”很有限。回到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其实如果用“自我胜任感”理解,会变得更简单。简单地说,就是“我能行”。或许你可以问问自己,在迎接挑战——比如进入到陌生的环境、学习新的技能、面临考试时,你的内心是焦虑和恐惧更多,还是信心满满,觉得挑战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更多? 答案不同,自我效能感也不同。 而自我尊重,指的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自己的生存和幸福权利持有肯定的态度,能够自然而妥当地表达自我想法、愿望和需要,相信获得快乐和满足感是自己与生俱来的的权利。 这一点,很多人都欠缺,甚至是严重欠缺。举个例子吧 我的一个来访者,是一个高二女生,因抑郁休学。在咨询了一段时间后,她妈觉得她没什么改变,依然好吃懒做,没有,于是不同意她继续咨询了。而女儿觉得咨询是对自己有效的,自己需要继续咨询。但是她觉得无法让妈妈同意和理解,她认为不肯给她时间,让她心灰意冷。在跟我的沟通中,她反复使用了”懒得跟她说,跟她说一句,她后面有无数句等着我“、“麻木了,其实也无所谓”、“不知道怎么跟她沟通”这样的语言。 从这个女孩的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于自己的“想法、愿望、需要”是无力表达的,换言之,她无法【对自己的生存和幸福权持肯定的态度】,这是自我尊重不足的表现。当然,在与妈妈的沟通中,她长期处于弱势,所以也有严重的习得性无助,在这种情况下,她在沟通和表达上的自我效能感就变得很低。 我们也可以从【自尊】这个角度来解释她的抑郁症:面对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不能得到理解与支持,同时又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的情况,所以她用“无所谓”来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但这并不能真正化解内心的痛苦,于是“抑郁”便滋生了。顺便插播一句,抑郁症的其中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懒”,懒得动,懒得说,懒得做一切事。当然,这个懒是加引号的。这个抑郁的典型现象,是让很多人误会抑郁症的原因。 以上两者,是自尊定义中最根本的特征,代表了自尊的本质。总结一下,所谓自尊,就是一种坚信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的基本挑战,并值得拥有幸福的性格倾向。
03 高自尊的具体体现 一个具有高自尊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来给高自尊人群画个像,我相信,这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但又求之不得的形象:
04 自尊的六大支柱 在《自尊的六项支柱》中,“自尊心理学”的开山鼻祖纳撒尼尔•布兰登详尽阐述了自尊的六项基本支柱。它们分别是:
篇幅有限,我们无法将这六部分内容一一详尽呈现。在这里,我会着重说几个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要点。
①实践(行为)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所有这六项支柱,最后都落实于“实践”二字上,所谓实践,也就是行为。可以说,只有有目的,有效能的行为,才是最终实现一切目标的载体,没有行为,就没有一切。作为一个资深“眼高手低,行动力差”的人,我深受行动力缺乏的困扰多年。直到近些年系统的学习心理并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之后,才在“行动力”这个问题上产生了突破性改变。所以,我对【行动】二字感触颇深。举个例子吧: 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开始“健身”,这件事上,我之前全部的经验都是负数,可以用“习得性无助”来形容——从小身体虚弱,喜静不爱动,在和伙伴玩耍时,因水平差而经常被别人嫌弃;中考体育不及格,成绩尚不如班上一名身患残疾的同学;军训时军体拳学不会,在汇报表演前夕,被当众从队伍中叫出,在全年级面前现场学习;长跑测试一直不及格,800米始终跑不下来;工作后办的所有健身卡、舞蹈课、羽毛球课、网球课均半途而废,无一例外...... 带着这么多悲惨过往的历史,我又艰难地开启了健身之旅。有两个佐证来证明我当下的自尊水平。第一是前几天我妈说:你以前做任何事都坚持不了,锻炼这件事更是如此,但是现在你坚持得如此之好,足可见你的变化之大。这是来自他人的反馈。第二是我自己的体会。我的健身教练有一次看我做动作做得很不咋地之后,随口说了一句:不得不说,你的运动能力真的是很有限。如果是以前的我,会马上附和,因为我的确很认可他说的话,我可能会说:对啊,我体育方面就是不行。而在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反驳了他的说法,我说:虽然我现在不行,但是这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加上时间变量改变啊。当我说完这句话,我的教练竖起大拇指,说:我就喜欢你的自信。 在这个过程中,我几乎践行了自尊的六项支柱当中的各种“实践”,比如【自我接纳的实践】——我承认自己在运动方面的确经验不足、水平有限,并不以为耻,而只把它当做一个客观事实,每当我有对自己的评判时,都会重新回到现实状况,完成对自我的接纳。再比如【自我肯定的实践】——我对自己的任何微小改变都持积极肯定的态度,比如“走出家门就是胜利”,“虽然今天没有去上课,但我选择了散步,也是很不错的”等等。再比如【有意识的生活实践】——我清晰了自己做的选择(健身)是基于自己真实的需要,不是为了外界的夸赞,并有意识的将其置入自己生活的范围,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习惯等等 我关于健身这件事的实践,就是一场现实版的【心理状态在生活当中的实践】,这个坚持并卓有成效的过程,既体现了当下的自尊水平,同时也对我的自尊水平发挥了正向的影响作用,这两者互相影响。 改变认知是第一步,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去做与之匹配的最大程度的行动,更是提升自尊水平的基石。一切都要落实到行动上。
②选择 在《自尊的六项支柱》中,有一个词贯穿始终,这就是【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是六项基石中的第一项【有意识的生活实践】。我经常引用荣格的一句话:“潜意识正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荣格这句话所说的潜意识操控,其实指的就是“无意识生活”,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有意识选择”。 再拿刚才那个高二女生为例。她跟我说了很多话,其实都是在表达一个意思:我妈不理解我,她做错了。我对此无能为力。后来我告诉她:如果你选择“无能为力”,那也是一种选择。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比如你选择了“无能为力”,那你就要接受“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做咨询”的结果,也要接受“因为自己的心愿没有达成,而产生的失望等负面情绪”。当然,除了“无能为力”,你还有其他选择。 在我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中,真正意识到“我才是自我负责的主体”这件事,对我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基石。它让我彻底从无意识的“受害者”思维中走出来,成为【自我】真正的主宰。 仍以这个女生为例,如果她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弱者】或者【原生家庭的受害者】的角色,她就会抱怨、抑郁、苦闷,但是如果她能将自己视为生命的主人,并愿意为自己的意愿想办法,做努力,那么她就会【主动选择】放弃受害者的身份,和妈妈做真诚的沟通,并说服妈妈让自己继续咨询。即使到最后这个目标还未实现,只要她想自我成长,她仍然有很多选择,比如自助式学习等等。 这就是【主动选择】的意义。 如果你对这一点有觉察,你会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大部分,其实都是看似做出了主动选择,实则是随波逐流或无可奈何。可以预见,这样的生活毫无疑问是苦闷麻木的。
③训练 很多人都听说过“刻意练习”这个词。事实上,不管是心理治疗还是自我改变,刻意练习都是改变自我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的“懂”,只是皮毛的知道,想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就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探索,来回思考。 在《自尊的六项支柱》中,布兰登给出了大量的填字练习。这些练习是他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卓有成效的方法。比如:
.......... 这些练习,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把【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让我们从模糊的知道,变成深入的思考,和自主的选择。很多人之所以看了很多书,懂了很多的道理,但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就是因为他们满足于【知道】,而不愿意【思考】。 思考力,本质上是可以通过练习提升的。而我们的刻意练习,可以帮助自己成长的速度更快,使人生变得更高效。而不是像一头驴一样,一辈子围着一个磨盘来回推。 【写在最后】 【自尊】是一个每个人都逃不开的话题,它关系着我们怎么看待自己、看待世界,面对挫折和挑战时,有什么样的态度,总的来说,它反应的是人格层面的内容。 就我的观察而言,生活中很多家长为孩子的学习着急上火,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家长想尽了办法,自己不看电视,陪着孩子写作业,花很多钱为孩子报名各种辅导班等等。但是费劲很多,成效甚微。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没有被激发,孩子在学习上没有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而家长,其实也是用这种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我很欣赏的华大基因CEO尹烨曾说过一句话:真正的愚蠢,是可以忍受几十年不快乐的人生,却不愿意花一年时间去学习,让自己改变。这句话挺毒的,但是一针见血。 家长们的无效努力,其实也是低自尊的表现。他们习惯使用自己熟悉的、已知的模式,而逃避“成长和改变惯性“的痛苦,用”给孩子花了很多钱“来自我解脱,逃避真实的”自己其实不愿意改变和成长”的事实。 【真相】远比【自我粉饰】,要扎心的多。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高自尊,享受高自尊水平带来的福利,但真正想要实现高自尊,需要我们做出主动的选择。 ♥♥♥♥♥♥♥♥♥♥♥♥♥♥♥♥♥♥♥♥♥♥♥♥♥♥♥♥♥♥♥♥♥♥♥♥♥♥♥♥♥♥♥♥♥♥♥♥♥♥♥♥♥♥♥♥♥♥♥♥♥♥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动力学取向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平台的签约作者,同时也是一名致力于心理学知识传播的终生成长者。如果喜欢,请关注我,欢迎点赞,评论,打赏,各种互动。 如果你有什么心理困惑,欢迎在后台私信我。 我为自己写作,希望遇到产生共鸣的“同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