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网络心理 >

网络带给现代人的5大心理疾病

我们都知道,媒体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不论是过去的电视节目、还是现代无所不在的网络,这些媒体在潜移默化中,都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对周遭环境、还有世界的看法,事实上,媒体带给我们的感官冲击已经不只是沉迷而已,尽管我们还认为自己对信息有掌控性,但其实已经有不少学者指出媒体对人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

1.电视幻觉症

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男主角楚门看到灯具从「天空」掉下来,才惊觉他完美的生活其实是一出写好的电视剧,他过去认识的每个人都是计划好的。

网络带给现代人的5大心理疾病

这部电影在1998年登上大银幕,而到2002年时,同样都涉猎心理学的兄弟档乔尔‧格德(Joel Gold)和伊恩‧格德(Ian Gold),他们开始碰上一群类似情况的病患,这些人表示他们觉得生活被监视还被播出,然后他们所认识的人们都知道这件事。其中一名男性患者,他觉得被一群演技精湛的演员还有精致的背景环绕,他还特意在911事件后到出事地点看看大楼有没有倒塌,因为他认为这件事都是设计好的,如果大楼没有不见的话就表示他真的活在被设计的生活中。另一名患者则是想在曼哈顿的政府大楼中证明他的生活都是场秀。

看过一群表示和楚门有类似经验的患者后,格德兄弟在2008年将这样的症状取名为「楚门秀幻觉」(Truman Show Delusion),超过40多人都有这样的症状,其中多半是25-34岁的白人男性患者。

2.网络被害者症

这和有名的「孟乔森症状」(Münchausen syndrome)类似,网络上开始也出现一群假装病痛、受害者的人。所谓「孟乔森症状」,这是指一个人用各种方式假装生病、受到伤害,或是因为某某事件造成心理创伤,借此博得旁人的注意和同情。

网络被害者症,顾名思义就是人们会在网路上假装自己有伤病,大概在2000年时,开始有人注意到这样的症状,当时多半发生在聊天室、论坛或是在线聊天软件中。现在,你则可以在博客、社群媒体中看到这样的人出现。说到最有名的案例,莫过于「凯西妮可案件」。

19岁的凯西妮可(Kaycee Nicole)是一位白血病患者,她花了2年的时间在网络博客上分享她治疗白血病的心路历程,引起许多人回响,而40岁的黛比史文森(Debbie Swenson),则是以凯西的母亲在网路上分享心情。2001年时,黛比在网路上表示她的女儿凯西因为动脉瘤过世,许多人想向妮可献花送礼致意,也有人想参加她的葬礼,但她的母亲黛比不愿透露任何细节,也因为这样开始启人疑窦,最后在大众的惊讶之下,《纽约时报》揭发了真相,大家这才发现所谓白血症的妮可,其实是假的,黛比说她是搜集几位癌症病患的经历捏造了这场骗局。

编注:根据《维基百科》,「孟乔森症状」得名于德国的一位男爵——闵希豪森男爵(Freiherr von Münchhausen),此人虚构了许多自己的冒险故事,如在月球上漫步,拽着自己的头发让自己升天等。

孟乔森症候群又可进一步分为一般的孟乔森症候群和代理型孟乔森症候群,前者,患病者的行为不断向周围的人报告自己拥有各类疾病,模仿疾病的症状,但经诊断后都会发现患者其实无病。有些患者会伤害自己,使自己表现出来的症状更符合自己所描述的疾病。代理型孟乔森症候群则是虚构别人的症状,严重一些的还会在照顾对象的饮用水、食物中投放有毒药物。

3.网络视频传染病

官能失常的「转化症」(Conversion disorder)又可以叫做「群众歇斯底里症」,这多半发生在相处一段时间的人群身上,症状多会是局部性抽筋,看似是神经问题所引起但实际上却不是。学理上来说,这样的状况多半是人们无意识地模仿其他人的行为,举例来说,居室里面一个人打呵欠后,其他人也开始陆续打呵欠。

但自从纽约的案例之后,学者们重新思考所谓的「一群人」这个定义还适不适用,因为雷洛依(LeRoy)几位女生,她们把类似妥瑞症(Tourette)的抽搐、出怪声等症状po上youtube后,并说有神秘的疾病降临在他们社区中,接着就有越来越多学生说他们也有一样的症状,当时至少有1位研究学者认为这场「传染病」是经由社群媒体所造成;水牛城的神经学教授利须特(Dr. David Lichter),他就表示「我想人们是很有可能上网看到其他学生的行为的,我也认为这种媒体比我们身处的周遭环境更有传布力。」

那几位po视频的女孩已经被诊断有「转化症」,如果其他人的症状是因为看了她们youtube的视频,这将会成为第一个由网络散布转化症的病例。

编注:根据国家网络医院介绍,转化症是一种生物医学所无法解释的官能问题。患者通常先有人际冲突或其他压力源,而后发生运动与感觉功能有关的假性神经学症状,例如:麻痹、失声、目盲、耳聋、或类似癫痫发作等问题

4.巴黎症候群

喔,五光十色的城市,眼前还有衣香鬓影的美丽模特儿穿梭其中,顶级的面包烘焙坊似乎就近在咫尺,不论你走在何方,都可以见到拉着手风琴的街头艺人在一旁。

这些描述,许多人早已知道不是真实的巴黎,但对某些深信不移的游客而言,他们却是在历经低落、心悸、幻觉、晕眩,或是他人给的敌意或偏见等冲击之后,才知道真相。这样的状况又多好发在日本观光客身上,Franco-Japanese Medical Association的会长就表示,日本人会这样要归咎在日本的杂志上。

最大的主因,是因为语言隔阂;很少有法国籍的人会说日文,这就跟没有多少日本观光客会说法文是一样的,就算同时会说两种语言的人来说,有些词汇惯用语还是会引起混淆。除了这些文化隔阂外,在加上时差、还有少了手风琴围绕所引起的认知失谐等等,都让日本观光客成了一群焦虑的群众。当地的日本大使馆为这些难以接受现实的游客设立24小时热线。

5.世界好残酷症状

电视新闻让人看了就心情低落,当屏幕上满是战争、天灾还有各种犯罪新闻占去头条时,你就不难相信真的会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充满敌意的邪恶世界。

在传播理论中,有一项理论叫做「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这也是「残酷世界症状」的立论来源之一,在涵化理论中,主要强调媒体会影响人对世界的观感和认知,换句话说,当人处在的媒体环境、或是接触的大众媒体多报导暴力、危险等事件时,他们对周遭环境的想法就会被媒体「塑造」成「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如果人接触越多种媒体,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就会越负向。

最常见的症状是「空地恐惧症」(agoraphobia),人际焦虑、信任低落也常与此有关。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