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网络心理 >

网络诈骗在推陈出新,渠道下沉至中老年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打开过家里老人家的微信,里面除了有中老年表情包,还有各种混杂在广场舞教学、养生资讯里的风险和骗局。

自从几年前,家里的老人家们开始陆续用微信,我就开始在亲戚群里,收到他们转发的各类谣言、虚假新闻;而当他们从去年开始用今日头条看新闻,用西瓜视频看电视剧,我发现他们的手机里,莫名其妙下载的 App 越来越多了。

今年以来也不得不承认,越老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从微商、拼多多上买到三无产品和假货。

长辈们上网的喜好跟你也挺像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12 月,我国 50 岁以上群体占整体网民 10.4%,约达 8000 万。

▲ 图片来自:人民网智库新策论

在菜市场买菜已经开始扫码移动支付,看医生取号和交水电费都可以网上搞定。嗯,我家的长辈们也很喜欢在京东、淘宝上逛,然后看到想买的就发给我下单。

6 月底,人民网与腾讯联合公布了一项针对中老年网民上网行为特点以及风险的调查报告,在这份名为《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下面简称《报告》)中,我们发现,那些正在使用互联网的中老年人,其实跟年轻人也挺像的。

▲ 图片来自:人民网智库新策论

调查报告显示,手机是中老年群体上网的主要工具,中老年手机网民的占比高达 95.6%。

在上网时长和频次上,中度和重度的中老年网络使用者比例也不低。

50 岁及以上中老年网民,三成每天上网 3 小时以上,近一成每天上网 6 小时以上。男性平均每天上网总时长略高于女性。

▲ 图片来自:人民网智库新策论

超过 85% 的中老年网民平均每天至少上网一次,平均一天 4-9 次和 10 次以上的网民分别占据 25.3% 和 26.0%。没退休的,要比已经退休的,上网频次更高一些。

虽然大多数中老年网民上网时同样在低头玩手机,但是调查显示,他们上网的三大喜好分别是:聊天、看新闻、听歌追剧。

▲ 中老年人上网都在做什么?图片来自:《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

不少中老年人上网时,还喜欢网购、查信息、订票、地图导航、上网学习、阅读电子书、网上理财、网约车等。他们的网上活动相当丰富,并且跟大部分年轻人的习惯也是很一致的。

统计还显示,他们在社交、获取资讯、娱乐移动支付上,也是紧跟主流的步伐。

被风险和诈骗包围的中老年网民

中老年网民跟年轻人有着较为一致的喜好,这也意味着他们在网络中需要面对同样多的风险 、谣言和诈骗。

总的来说,「中老年人被骗的钱多,年轻人被骗的人多」。据广州市反诈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在 2018 年上半年,他们接报的涉诈警情中,网络诈骗占比最高,约为 65%,电话诈骗为 30%,短信诈骗为 5%。

人民网和腾讯发布的中老年人上网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中老年网民群体遭遇占比最高的五类风险分别是:

其中约 66% 的中老年网民在上网是遭遇过网络谣言,超过 50% 中老年人遭遇过虚假广告和分辨不清信息搜索结果与广告,37% 遭遇过网络诈骗。

中老年人上网遭遇的风险,还包括低俗色情(29.6%)、网络传销(28.3%)、理财欺诈(23.8%)、迷信邪教(17.0%)、 账号被盗(12.8%)、暴力恐怖(10.6%)等等。

可以说,中老年人上网虽然也是简简单单地聊天、看新闻、听歌看剧,但是风险和骗局依然是无孔不入。

在这些中老年人上网面临的风险中,诈骗对中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威胁是最大的,因此也是最受关注的网络风险类型之一。

其中迎合了中老年人对健康关注的保健品诈骗,最为严重。

30.4% 的中老年网民遭遇过保健品诈骗

25.1% 遭遇过红包诈骗,

24.2% 遭遇过中奖诈骗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中老年网民遭遇过网络传销 (16.9%)、理财欺诈 / 非法集资(16.4%)、仿冒公检法类的诈骗(15.3%)、网购诈骗(14.9%)、游戏诈骗(6.5%)和婚恋诈骗(6.1%)等等。

除了诈骗手法多元,像网络传销和理财欺诈 / 非法集资这些金融类诈骗,还有那些 跑路的 P2P,不仅识破难度较高,还很容易将中老年人的积蓄一下子骗光。

网络诈骗在推陈出新、渠道下沉

正如网友所说,骗子最强的不是骗术,而是筛选傻子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是移动互联网向中老年人渗透,迎合中老年人心理的骗局也层出不穷,花样百出。而那些流传了几十年的诈骗招数,也因为有了微信、QQ、淘宝、拼多多、微博、今日头条这些新的载体,从而有了新的方式。

▲ 「民族资产解冻」骗局,图片来自网络

比如去年 4 月公安部打击的「民族资产解冻」骗局,大批的中老年人听信「鸟巢慈善大会现场领钱」等网络谣言,被以缴纳会员费、报单材料费等名义收取。

这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在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流传的骗局,在 2017 年,通过利用微信红包、转账功能直接收取各种费用,每个微信群还设置有「督察员」、「群主」、「升旗手」等角色,分层、分区管理,与传销组织十分相似。

老骗局乘着移动互联网推陈出新,新骗局也趁着「共享经济」、「知识付费」、「区块链」这些模式找上中老年人。

▲ 文章《请放过年轻人、放过我爸妈:知识付费,毒手正下沉》,图片来自:深响

比如以投资区块链为幌子的金融诈骗;比如也让中老年人学英语的知识骗子,让他们在朋友圈里分享海报,每天在群里打卡学习,而所谓的「老师」就是在群里播放课程录音,接着在课程中间宣布课程需要收费几百元。此时,群里的各种托就会各种变身,积极相应抢购课程。

到头来,报了名的中老年学员们并不能学会英语,那几百元也无关紧要不了了之,而知识骗子,则是利用播放盗版录音和暗箱操作,就赚到盘满钵满。

年轻人可以做什么?

调查报告指出,有六成以上中老年人有意识提升自身上网行为安全,但年轻一辈认为中老年依然需要加把劲提高自身网上安全意识。

虽说网络风险和各类诈骗层出不穷,但多数中老年网民认为自己甄别网络风险能力一般。真不知道这些中老年朋友,是自信还是谦虚。

而对网络传销非法集资完全不了解和不太了解的比例较高,达到 13.6%。

▲ 从报告中自填和代填的数据,可以看出中老年人和年轻一辈的观点差异

在最常见的食品、药品、生活常识等网络谣言甄别方面,约四成中老年网民认为 自己对相关网络谣言属于「一般了解,有时会担心落入圈套」。此外,22.5% 中老年网民认为自己「比较了解,有把握甄别」,21.7% 中老年网民认为自己「不太了解,经常会担心落入圈套」。

不过从调查报告可见,一定程度上,相较中老年网民群体对自身风险甄别能力的信心程度,年轻一辈还是显得较为担忧的。由于当下不少子女并没有陪伴在父母身边,况且即使是与父母同住,在白天上班期间,父母在网络上接触了哪些风险、谣言和诈骗也不一定能够及时阻止。

报告显示,高达 83.5% 的中老年网民在遇到风险时,会选择向家人亲戚求助,其实才是警察,占比为 35.4%。

学历越高、网龄越长的中老年网民,还会向现实的社交圈子、网友等更多元的群体求助。

总而言之,长辈们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在面临大量风险,多多跟他们沟通,多告诉他们网络上的新动态,共同学习防范风险、甄别谣言,以及识破诈骗。不过,在帮助家中长辈识破骗局前,还是先提高自己的作为「谣言粉碎机」能力吧。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