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警察极端行为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警察到底怎么了?其实这些都是警察在巨大的压力得不到正确调节的情况下,做出的异常举动。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而且由于警察的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应激的特殊工作,其心理压力在所有职业中毫无争议地高居首位。
个案
因压力大警察自杀时有发生
2005年12月1日下午,刚刚升任重庆市涪陵区公安局白涛公安分局办公室副主任的警员彭雪松,从十二楼的楼顶上纵身一跃,为自己32岁的生命画上了休止符。据彭的大哥透露,彭生前曾两次到急救中心做过心理咨询。当年11月28日曾闹过一次自杀。
在家人与同事眼里,彭雪松是个尽职的好警察。一位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工作一丝不苟,不抽烟不喝酒,在歌厅坐会儿都觉得闷。”
彭的岳母认为,彭自杀的原因是对自已“要求太高”。“他经常熬夜到凌晨三四点,写不出东西就揪着自己的头发着急。”该分局一民警认为,彭的自杀是从警的巨大压力所致。这种压力在彭死后已蔓延到整个分局:“当天局里好多人都没睡着觉。警察也是人,心里也担心自己啊。”
据《江南时报》报道,2004年11月10日晚9时许,云南砚山县维末镇政府门口发生一起枪杀事件,引起了世人震惊。开枪的是砚山县维末镇派出所的一名民警,被枪打死的是当地两名普通老百姓,另一名联防队员左大腿也中了枪,而民警开枪的原因,竟是他骑摩托车时与行走的市民发生“小摩擦”,双方争执时怒而拔枪射死市民。事情发生后,开枪民警被关押。“这是一起本不该发生的悲剧,真正的杀人凶手应该是民警的心理障碍,而心理障碍是警察这个特殊职业中所常见的。”当时参与此案调查的一名犯罪心理专家如是说。
调查
九成干警存在精神压力
国内最大的心理学门户网站华夏心理网及全民健心组委会2006年5月23日对海淀分局管内近200名干警做了一次关于“压力现状与心理支持服务需求”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0%~20%干警表示最近两周心情很不好或不太好;91%的干警存在工作、生活压力,其中85%的压力来自工作,48%的压力来自生活;71%的干警表示急需处理不良情绪的渠道和方式指导。
调查显示,在工作方面的压力来源中,职业化特点表现明显。表示工作时间过长,生活无规律的占81.5%;因任务指标高,完成难度大而存在压力的占66%;而家庭生活压力源中,与家人生活难以同步和聚少离多是前两位,因之而产生的对家人有歉疚感的达半数以上。在人际交往方面,71.6%的人或多或少存在孤独感;职业角色给61%的人带来压力;近一半的人长期受负性情绪困扰。在身体健康方面,疲劳和睡眠不好是最常出现的身体问题。
分析
“强势”群体更易形成心理“弱势”
长期从事警察心理研究和培训工作的资深心理咨询师曹芬元说,警察的工作时间长,而且生活没有规律,经常会碰到些突发事件。一个人如果知道下一个阶段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就会很从容地去应对。而警察这个职业,经常有突发事件发生,这样他们的精神就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压力得不到缓解。
而且警察的工作还具有高度的危险性,生命安全经常会受到威胁,所以他们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另外,警察经常会接到命令,让他们去执行一个决定,但是这个决定会遭到人民的不理解甚至是对抗,这时他们的内心可能是偏向百姓一边的,但是又不得不执行这些决定,于是就有了内心的自我矛盾产生,这些也造成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从家庭方面来说,由于警察的不规律的工作时间,导致他们和家人的生活步调不一致。他们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很多,有时某个民警正好赶上轮休,打算带孩子去公园,这是早就答应了但是没有兑现的,可是这时正好有突发事件发生了,他不得不把孩子的埋怨放在一边,而去单位处理公务。即使他的父亲刚去世,轮到他去值班,他也要以饱满的热情去工作。经常发生这种事情会使警察产生对家人的愧疚感,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在调查中发现,有41%的警察角色转换、自我调节能力相对差些,他们会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家中。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就和家人起争执。
“有困难找警察”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它显示出公众对于警察的依赖和期望。只要是接到群众的请求帮助的信号,当时不管警察自身处于什么状态都要打起精神来去帮助解决。但是有时有些群众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
比如一位男青年和女朋友吵架,
醉酒后,他跑到派出所撒酒疯,非要民警去帮他把女友找回来。而此时恰恰这位民警也刚和女友分了手,情绪正低落,在劝说这位男青年时可能言语中有些不友好的语气。后来因为这件事,他受到了处分。
其实人在遇到困难时,可以求助于人是件很幸福的事。而警察就不行了。他们被群众视为强势群体,视为可以依赖的对象。群众有了困难可以找警察来帮助,但是警察有了困难却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就只能靠自己解决。这样会带来警察的孤独感。
警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排解,长期下去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伤害,可能会引起焦虑症、抑郁症等,严重的还会造成异常行为,如自我伤害或是伤害他人。
建议
警察要学会自我减压
面对各种压力,许多警察都选择了默默忍受。调查显示遇到烦恼需要调节时,61%的干警目前只能靠自己开导自己,超过五分之一的人闷在心里。这种忍受其实是强压,反而会对心理造成更大的伤害。警察应该积极主动地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但是这里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选对人,这个人要给自己以正确积极的引导,而不是反向的动力。
半成以上的警察认为眼下的生活中,身心需要同步改善。所以,警察自己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想想原来自己遇到困难时都是采用什么方法使自己放松下来的,比如,跑步、游泳、唱歌等。
延伸阅读
公安机关的有益尝试
近几年,我国各级公安机关认识到了心理健康对每位民警的重要性,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2000年5月,心理素质测试被国家人事部写进《关于地方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实行统一招考》的意见之中。
2000年9月28日,深圳市公安局建立了中国内地第一家警察心理服务中心和第一条相关的心理热线。
2002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启动首都刑警心理健康工程,全方位地关注一线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
2004年,公安部在公安信息网上开通了“公安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为民警提供隐蔽、自由的空间,也为专家及时有效地缓解民警心理压力提供了一个咨询辅导平台。
据悉,公安部正在抓紧完善民警心理素质的测评标准和测评方式,拟从2006年起在新警录用中增加心理素质测评环节,严把公安干警“入口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