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网络心理 >

“荧屏心理诊疗”,普及与深度能否兼得?

 “荧屏心理诊疗”,普及与深度能否兼得?

  由心理学专家或研究人士对叙述者的案例进行评点、分析,并且提出相关建议,这是当前心理访谈类电视节目比较常见的。不过,此类荧屏“现场诊断”的心理辅导方式,引发了一些不同看法。复旦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刘明波认为,此类访谈节目中的心理辅导内容,虽然宣传了心理咨询知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心理咨询简单化。完整的心理咨询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并非像节目中展示的那样,半个多小时就可以解决。“这样可能会令观众对心理咨询的期望过高,歪曲了它的本貌。”

  陈晔对记者说:“对我们这个节目,人们有不同议论。特别是一些人提出,有的人做了不符合道德标准的事情,譬如偷情、不孝,为什么还要接纳他们,让他们到节目上哭诉?我们认为,‘心灵花园’作为一个心理类节目,就需要帮助这样走在边缘的人物,告诉更多有类似经历、受同样困扰的人,你们可以有宣泄的途径。这一点,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是有很大帮助的。心理诊室是一对一、私密性的,我们则是通过案例教育、帮助一大批人。这是电视和诊室的区别,我们的定位是心理学的科普节目。”

  对于鲁某这个个案,“心灵花园”栏目的心理专家张怡筠女士通过书面形式向记者表示:“我们是真诚希望能帮助她处理当时的心情状态。她的心情状态和心理创伤也都是真实的,并且我们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做的是真实有效的心理咨询。我自己觉得我当时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受伤的孩子,来寻求心灵上的帮助。很遗憾她后来的那些行为没有能够尽如人意,所以我也想提醒所有家长,一定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要身体力行,免得留下很大的伤害和遗憾。”

  在《哭泣的童年》节目中担任“心灵观察员”的华东理工大学教师高先生说:“在那个关键的时间点上,节目为她提供了帮助,主持人和编导也为她筹集了2000元生活费,供她度过难关,帮助她走过人生这一段很艰难的路。但是,今后的路,还是要靠她自己来走。对于这类由于童年的真实伤害、真实痛楚而造成现在社会人格缺失的人群,除了物质的帮助,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化解和专业的心理的治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