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狂!十五个真实案例!
时间:2019-09-25 08:19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中国“轻一代”女性的心灵图谱》:十五个真实案例,都市女性到底怎么了? 文/碧珊 本文独家发布于今日头条 转自微信公号:碧珊私读 写小说十年,看小说二十年。 我一直坚信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 他们敏感、多疑、情绪激烈,或怯懦、或自卑、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激发出内心的潜能,而这些潜能的激发过程就是小说本身。 举例来看这样的例子就太多了。比如我写过的莫言老师的《丰乳肥臀》,主人公上官金童因为有极端恋母情结成了命运的懦夫;马尔克斯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老上校自尊心极强又敏感,把所有生活希望只能寄托给一封永远不可能等来的信上;还有阿来老师的《尘埃落定》,土司的傻儿子大智若愚,残忍却心软,眼看着家族走在毁灭的道路上却无能为力;还有最近半年最畅销的小说麦老师的《人生海海》,里面人物无论主配,无一不有着谜一般的心理疾病…… 也正因如上,对于心理咨询的书籍我一直是敬而远之的。 我怕知道的太多,限制了对小说人物情节的想象力。因为对于小说创作来讲,未知的永远充满了诱惑。但另一方面,我也很喜欢看以真人案例来讲述的心灵故事,因为这种故事有代入感,有不能编写的真实性,也会让自己感同身受。 由蔡岫、梁明霞编著的《中国“轻一代”女性的心灵图谱》就是最近刚看完的一本书。该书文本来自于《北京晚报》的一个疗愈专栏《来访者》。负责专栏的蔡岫女士和心理咨询师梁明霞女士通过这个专栏,记录了众多来咨询的有心理疾病的青年女性的心灵故事,又精挑细选了十五个汇集成了本书。因而可以说,本书是这个专栏中最具代表性的心灵故事合集。 看这本书的过程也很像在做心理咨询。 每一个故事的结构都是:真人故事1+心灵解读1+真人故事2+心灵解读2+尾声结语。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这样的画面:一个女人,躺在一张舒适的大床上,闭着眼睛和心理医生在讲自己的过去。女人可痛哭、可压抑、可歇斯底里,心理医生却冷静沉着,在一旁给予正确的诊断。 其中有几个故事让人很有共鸣。 《必须在人前灿烂》:讲述了女孩菲儿是一个一心想做编剧的影视从业者。因为行业发展不顺,她没有实现作为一个真正编剧的梦想,但又不得不表面风光,和朋友、同行业者谈笑风生,其实内心中已经压抑到了极点。最后她只有选择了自杀才能解脱这一切。 这样的女孩我也认识。生活在北京,因为生存压力和职业发展的攀比和虚荣,太多人都在过着风光的“假面生活”,包括几年前的我也是。尤其影视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最势利的名利场,虚假和真实每天在无数次轮番上演,戴上面具,在对手面前微笑,在家里痛哭的情况不止菲儿一个,我也有过。可问题出现了能怎么办?不能都去走死胡同。尾声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有这种心理问题的人最好能建立一个亲密关系,不限于朋友、情侣还可以是一只宠物或一样爱好。亲身实践过,确实有效。 《不被回应的痛》:讲述了女孩艾薇和高管男友地下情两年后,男友对这段恋情一直不予回应甚至最后失踪只发来一条微信分手。这种情况在北京职场中也算常见,造成的原因虽然很多,但这个案例的关注点不在于这段地下情而是在于艾薇应该如何处理一直“不被回应”造成的伤痛上。心理咨询追根溯源后发现,原来她不被回应的根源来自于儿时的母亲。母亲因和父亲长期两地分居无法及时沟通自身情感就把这种处事态度投射给了女儿身上。所以,艾薇习惯了这种“独角戏”式的相处模式,并在成年后也上演“独角戏”爱恋。最后的尾声诊断很好,解开心结的艾薇成熟处理了情感问题并且获得了心灵的放松。 本书还有不少案例就不一一列举。 作为一本可在午后闲暇时“进入”别人故事的小书,本书比一般的女性美文、品鉴生活类的图书要沉重一些,但这种隐藏在我们内心中的心理问题又是每个人在某个阶段都不能避免的。所以,无论读者看的过程中对号入座还是防微杜渐,本书都具备了实用功能,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最后给大家喂勺鸡汤,是今天早上我自己喂给自己的: 这个世界充满了负能量,每人一开口都能说出不下十个理由去恨它并让自己不开心,所以开心最难得,要想尽办法让自己每天快乐。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