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对于生活的意义
时间:2021-04-27 11:2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先说两个身边的案例: 案例一,一个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老太太,进城带孙女,每天做饭洗衣服带孩子,别无他事,挺享福的吧。没曾想不到半年,手疼得跟风湿似的,单手端一小碗稀饭都端不住(进城之前没这方面的问题)。老太太坚决要求回老家,没过两个月,居然可以下地割麦子了,再没两个月一切照旧,跟没事人一样什么都能干。 案例二,孙女上了小学,寒暑假没人带,于是老太太又两次进城看孩子。可巧的是,两次进城之前都赶上感冒发烧了,半个多月才好。
大家都知道,好的心情有利于身心健康。现代医学也证明了,良好的心情对疾病的控制、恢复有很好的良性促进作用,其在预防细胞病变、抑制癌细胞扩散、增强免疫力等方面都有正性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良好的心情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个方面:控制感,指的是人们相信自己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影响和控制周围环境的感觉。就是我可以决定一些事情,比如买什么、一天三顿饭吃什么、地里种什么、随不随礼、随多少礼、跟谁去哪儿刨花生挖红薯等等,这些生活琐碎小事就是一个人控制感的来源。看似小事,实则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讲,就是大事。案例一从某个角度讲,跟老太太回老家之后的控制感增强不无关系,实际上老太太在城里的时候,控制感基本上是谈不上的。虽然儿子媳妇也很关心她,很多事情都依着她,但那不是她的生活,那也不是她的控制感,那是建立在儿子的控制感基础上,被给予的“控制感”。案例二中,老太太的感冒发烧迟迟不好,应该跟控制感的丧失是有关系的。 顺便说一个现象,老人经常被骗买各种足浴盆、保健药等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东西。大家多是从子女没时间陪老人、老人辨别是非的能力下降这两个角度看待问题,所以解决的办法无非是多陪伴老人、多提醒老人、下调老人们的支付能力等。对于第三条我是存疑的,老人能随心所欲买东西,也是对自己生活控制能力的一种体现,如果从老人有限的几个可控制事情中硬生生去掉一个,会让老人越来越觉得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不利于老人保持身心健康。把老人送去养老院,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把老人圈起来,长远看不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行为以达成期望目标的信念。通俗讲,就是我觉得我能做好某件事的信心。信心对一个人有多重要,此处不作证明。信心是可以累积的,怎么累积?通过做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事情可以慢慢累积信心。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有利于累积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一个农村老太太,腌咸菜、干农活、挖野菜、捯饬各种庄稼、给儿女准备咸鱼腊肉、做馒头等等,都可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通过做这些事能让老太太感觉自己还没老,还能做事情,还能做很多事,可以增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看到生活的目标和希望。从某种角度上讲,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是相辅相成的,即都是对于自我的认知。 第三个方面:习得性无助,个体将负性事件的起因归于稳定的、内在的与全面性的因素时,所带来的悲观状态。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经历反复多次的挫折或失败后,不再愿意继续尝试,甚至不会想到尝试。这就非常可怕了,尤其是对于学生。比如,一个孩子遇到难一点的数学题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放弃,老师要是问为什么放弃,他会说“反正我怎么努力,我都学不会,我是学不好这门课的”;再比如“爸爸妈妈都很忙,他们没时间陪我,我现在也觉得无所谓了”等等。在医院和养老院病人可能会习得无助感,因为他们没有被给予做决定或控制自己生活的机会。案例一中老太太手疼的症状是不是有习得性无助的原因?每天被圈在楼上,城市不是她的城市,想回老家不能回,所有的生活都被安排得妥妥帖帖的。说到这里,子女们某些出于“让老人进城享清福”的做法,也挺让人寒心的吧。 最后一方面:社会支持网络,对于一个人非常非常的重要性,特别对于中国人来讲尤其重要。简单说社会支持网络就是一个人的社会交往圈。还再说回案例一,老太太带孩子为什么只在楼上待着不去楼下溜达找人聊天呢?因为很简单,城里没有她的交际圈,她原有的亲戚朋友、社会网络都在村里。虽然在城里跟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但每天也只有短暂的两三个小时接触时间,这只是社会网络的小部分,其它时间便是实实在在的“空巢老人”。再说说养老院更是如此了,老人除了吃喝用住不用操心可保生命无虞之外(生活无忧未必全是好事),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已支离破碎,印证了第一方面控制感的丧失。
说了这么多,对我们有哪些现实指导意义呢?对于每个人的指导意义各不相同,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理解,只说说我的一些浅显理解吧。 其一,让老人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老人愿意在村里待着,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尽可能不要打破老人原有的生活让老人进城,其实办法总会有的。 其二,可以适当提一些要求,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让老人准备咸菜、准备香油鸡蛋、买鱼晒虾腌咸鸭蛋等,而且老人也愿意做这些事情。对于老人给准备的各种土特产,能带走尽量带走,不要太排斥拒绝,装满爱的后备箱吧。 其三,多关心是肯定的,经常给老人发一些孩子们的照片、短视频,每周至少一次电话、视频聊天,拉拉家常闲扯几句。 其四,如果没到万不得已,不要送老人去养老院,即使送去了,也要定期接老人回家住一段时间,让老人有个盼头,有个盼头总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