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感到不满的人,就好像父母在身边指指点点
时间:2021-07-05 15:3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讨厌自己的人,潜意识里没有摆脱父母的指指点点。 生活中有很多人对自己感到不满,甚至会讨厌自己。他们将“敌意”指向了自己,觉得自己总是做错事。以至于沉浸在懊恼、内疚、悔恨之中,无法自拔。在心理动力学理论中,这是价值观排斥效应。对自己感到不满的人可以冷静地分析一下,当你对自己某一方面感到不满的时候,一定存在这么一个人,对你做过同样的批评和指责。你认识上接受了别人的价值观,但是你情感上和行为上却在排斥别人的价值观,这就是所谓的价值观排斥效应。因为无法处理别人的价值观对自己的影响,所以会对自己感到不满。
父母的指指点点,将伴随你的一生 价值观输入 对自己感到不满意的人,通常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小时候我们总是把房间弄得乱糟糟的,父母就会批评、甚至是体罚我们。尽管我们不愿意,但仍然不得不按父母的要求整理房间。对于房间的整洁、秩序,就是父母灌输给我们的价值观。作为个体而言,最初的价值观都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当你长大以后,如果因为房间乱糟糟的样子而烦躁不安,说明你潜意识里在接受父母价值观的批评、指责、牢骚。同样的道理,你的老师、朋友、恋人批评指责你,同样是一种价值观输入,并且对你的言行举止造成影响。
价值观排斥 当别人灌输给你一个价值观的时候,不仅需要你认知上接受它,还需要你的情感和意志同时接受它,否则就会产生价值观排斥。比如:父母说吸烟不好。你在认知上接受了父母的价值,认为吸烟不好。但是你无法抑制内心的吸烟冲动。其结果就是,无论你吸烟还是不吸烟都会感到痛苦。当你不吸烟的时候,你会因为内心的冲动而痛苦;当你吸烟的时候,脑海会浮现父母对你吸烟的指责和批评,你同样会感到痛苦。同样的道理,别人对你的看法、评价、期望,都有可能让你产生价值观排斥。其结果就是:虽然在努力地迎合别人的期望,但是内心还是很痛苦。
对自我的排斥 对价值观的排斥,会慢慢地演变成对自我的排斥。变化过程是:起初是父母讨厌我吸烟的样子;朋友讨厌我吸烟的样子;恋人讨厌我吸烟的样子。到最后变成了,我讨厌我吸烟的样子。事实上并不是你讨厌自己吸烟的样子,而是你潜意识里那个在乎的人讨厌你吸烟的样子。因为你没有将他人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而是囫囵吞枣似的接受了他人的价值。换言之,你讨厌自己,对自己某个方面不满意,归根结底是曾经被某个特别在乎的人批评、否定过你。你囫囵吞枣般的接受了别人的批评和否定,当你这样做时就会很讨厌自己。
典型案例 我讨厌我肥胖的样子 根据上面的理论可以解释为:我讨厌我肥胖的样子,其实是我喜欢的那个人讨厌我肥胖的样子。有些人会因为身材而讨厌自己,其实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因为某个人否定过你的身材,而你不加思考的接受了别人的否定。其实不是你讨厌自己的身材,而是别人讨厌你的身材。所以当你努力控制身材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痛苦。如果你真的讨厌自己的身材,你就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坚持运动,你就会有强大的意志力来驱使你改变自己。可是如果你没有这么做,说明你其实可以接受自己的身材,只不过你在乎的那个人接受不了而已。 我讨厌我一事无成的样子 根据上面的理论可以解释为:我讨厌我一事无成的样子,其实是我内心在乎的人无法接受我一事无成的样子。一些年轻人会抱怨自己一事无成,却整天浑浑噩噩。这是因为他们不是真的讨厌自己一事无成的样子,而是潜意识里父母讨厌他们一事无成的样子。父母小时候总是教导孩子要成功,否则就会遭受严厉的批评。孩子长大后就会产生心理阴影,当自己一事无成的时候就会特别讨厌自己。其实不是自己讨厌自己,而是父母讨厌自己。就好像他们就在身边,对自己指指点点一样。
如何摆脱他人价值观的影响? 理解他人的价值观 别人的价值观始终是别人的,哪怕是很明显正确的价值观,也要用理解的方式来接纳它,而不是囫囵吞枣似的全然接受。比如,几乎每个人都有烫伤的经历,而且在烫伤之前父母一定再三嘱托过。可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观点。直到我们被烫伤之后,才真正理解父母说的话。这个时候,价值观就以经验的方式,形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不纯然是父母给你的。有些价值观你无法理解,就不要强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比如别人觉得身材苗条的人好看,但是你并不以为然,那么你就坚持自我就可以了。
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想要不被他人的价值观影响,就要学会建立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社会普遍的价值观,根据内心的良知,慢慢地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成长的价值体系。当你拥有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后,你就会彻底接纳自我,你就不会讨厌自己了。这并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是明白自己哪里好,并且也可以接受自己的不好。你不会一味地迎合别人的期望,而是学会自我满足,学会成全自己、实现自己。 总而言之,把我讨厌我自己改为某个人讨厌我自己,你才会认清真实的自己。只有摆脱他人的影响,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