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真实个案 >

人情味分量最重 春节映射中国人的人情情结

     过年了,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静静地关怀我们的内心。有的人抱怨过年,因为回家这一趟,或路途颠簸辛苦,或父母琐碎唠叨,或串亲访友疲惫,或有着难言之隐……还有人说,过年是给孩子过的,图一个小辈的欢笑,或者给老人过的,图一个长辈的欣慰。

尹戈/绘


其实,过年是给我们自己过的,如果说放鞭炮、贴春联、年夜饭,这些是春节物质民俗的一面,那么似乎中国人还缺乏一种心灵的民俗,我们帮助读者从初二到初八,打开自己的七扇感情之门——亲情、师生情、恩情、交情、友情、乡情、隐情,拽进阳光,温暖自己,既做到礼节周全,又能内心平缓,过年是一次寻根之旅、团圆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之旅。一盘饺子、一张福字、一身唐装、一席盛宴,还有一份心灵提升,共同形成春节民俗物质和心灵两个层面的和谐统一,我们给读者朋友拜年,祝愿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宁静致远!

人情味分量最重

从我们周围弥漫的鞭炮味儿里,我们闻到了年的喜庆气息,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

如果说,爱情只是两个人间的互敬互爱,今日当我们慢慢推开这七扇感情之门——亲情、师生情、恩情、交情、友情、乡情、隐情,细心品味,将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宽容、同情、互爱。比如,重温师生情就像搭起一座桥梁,瞬时抹去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师生再度联系在一起;感恩的心会让我们产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急切心情;乡情让每个回家过节的游子内心有了依靠,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这些就像是一坛封存了多年的老酒突然揭开了盖,顿时是满屋氤氲的馥郁浓香,我们内心也和文章的主人一样洋溢在那种宁静、幸福和满足中。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誉为礼仪之邦,重人情,强调社会和谐性及人际关系的合理安排,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性之一。

大千世界之中,人情最多也最重,有人情味也成为中国人的一大心理特性,从古至今,不曾改变。临近年关喜庆的日子,莫论生活的酸甜苦辣,咱们老百姓都没有忘记这份人情味,这多少和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人情情结”颇为相关。什么是人情,似乎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却又都说不清楚。

人情是指个人遭遇到各种不同的生活情境时,可能产生的情绪反应。

《礼记》中有言:“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非学而能。”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一个通晓人情的人,就是具有“同情心”的人。他能够了解别人在生活上遭遇到各种不同情境时可能产生的情绪反应,进而喜其所喜、哀其所哀,甚至投其所好、避其所恶,这个人便是通情达理的人。比如一位负责任的老师会在学生最需要帮助和支持时给予的那份人情,他的学生感受到的是关爱、温情、安全感、支持和力量。

冷淡在于不通人情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对别人的喜、怒、哀、乐无动于衷,见人有喜,既不欣然于色;遇人有难,又不拔刀相助,这个人便是不通人情的人。浏览有些社会现象确实是人情淡漠的,甚至可以说是冷漠的,这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好像无法分开,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内心的不安全感越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会越远。

近读报闻:一企业老板酒后驾驶别克君威,自撞环卫工人的垃圾车后,竟为一道划痕对环卫工人大骂出口、百般羞辱,环卫工人再三道歉无果,最后当街下跪在老板和他的儿子面前,该老板才扬长而去,人情味让人心寒!(幸而2月12日该老板在社会各界的批评教育下,除了向环卫女工道歉外,还认真写下自己对所犯错误的认识,懂得一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并向公众道歉,且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
人情味是做人的标准

关于有人情味,国内心理学学者曾经做过一个广泛的调查,通过随机的方式调查了60位城镇居民。

学者们对他们说:提起“蓝天”人们就想起了“白云”,那么如果有人提起“有人情”、“没有人情”这两个词语的时候,请你们将所有想到的词语和句子列出来。

这个调查的结果是,被调查者对“有人情”引发的积极词汇多达232次,其中包括“助人为乐”、“心地善良”、“心胸开阔”、“热情”、“体贴人”、“和蔼可亲”、“真诚”、“与人为善”等等,而被调查者对“有人情”引发出的消极词汇非常少,即使是“不讲原则”这样的消极词语,整个过程中所有人的答案中仅仅出现三次。

与之相反,学者们发现:被调查者由没有人情所引发的消极词汇达158次,包括“死板、顽固不化、冷漠无情、自私、刻薄、心胸狭窄、没有良心、冷血动物、不择手段”等等。

这个调查说明,提起有人情和没有人情,每个人都是带着喜欢和不喜欢两种情感的,绝大多数的人对有人情的人持有积极态度,而对于没有人情的人却持否定态度。

所以,一个人“有没有人情味”也成为社会大众判断一个人的标准。

人情法则充满温暖

尽管社会的变革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状态已经大大改变。但是,始终不变的是——人情。如今,人情已经变成一种待人的社会规范和社会认知,它包含了一层观念,即我们需要和别人建立一种持久和睦、彼此欢畅的人际关系,这和当前我们国家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吻合的。

试想一下——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或者泥泞的道路上,我给你让一个座位,你搀扶我一下,我们彼此都会说声“谢谢”。这简单的两个字不仅仅是礼貌之举,还传达了源于内心的感激之情。

它日有事,我亦会尽我所能相助于你。这种相助不是利益的交换,而是完全出于自发——这就是人情的味道。

其馨香虽不浓烈,却也有一丝温暖。而当一个人遭遇到贫病、困厄或生活上遇到重大的难题时,我亦应有“不忍之心”,同情他、体谅他、理解他,并尽力帮助他,“做人情”给需要帮助的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其蕴涵的“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诸如此类儒家所谓的“恕道”,都是这个意思。

“受人点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自己受了别人的恩惠,也就欠了别人的人情,人情不分大小,也应当时时想办法回报,我们每个人都努力的给别人爱和温暖,我们就会相互温暖,这样充满爱的社会规范,或许就可以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人情法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