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真实个案 >

马皑:谁让赵承熙失去正常情感

近来,发生在美国的校园枪击案震惊了整个世界,其结果之惨烈,案犯之凶残,令人难以接受。人们想知道,为什么在赵承熙身上,看不到同情、怜悯、爱这些人类的正常情感。 
  按照传统的思路,我们可能关心赵承熙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或大脑结构等生理上的异常,这种生物学上的变异使他不具有人类正常的情感;可能关注他的心理健康,是否因为其人格方面的缺陷,导致他失去了情感;还可以从网络暴力文化的蔓延和美国社会枪支泛滥的现实中去寻求答案,正是这种破坏人类情感的环境氛围,造就了包括赵承熙在内的杀人犯。
 
  归责也好,归因也好,我们都必须承认,赵承熙虽然年轻,但毕竟是一个有完全责任能力的成年人,是他自己选择了这种方式表达对社会的情感,事件的责任和事件的原因都主要在于其本人。如媒体所报道的,正是赵承熙偏执的态度、孤僻的性格、自闭的人际环境导致他不能面对挫折,不会调节情绪,缺乏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归属和爱。其实,类似赵承熙这种不具有环境适应能力的情况,在今天的社会当中十分常见,我们在谴责他残暴的同时,也应客观地反思为什么社会没有帮他建立起正常的人类情感。
 
  对本案,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能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启示,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性格特点,它的建构依赖于人的生物学基础、社会环境和以往行为的交互作用及过程,但一个人能否培养健康的人格,却并非自己能决定的。由于人格在少年时期就基本定型,个体在幼儿时期的社会化环境对人至关重要。当个体还不谙世事时,父母和社会已经在用他们所期望、理解的模式,用他们所能提供的条件塑造自己的孩子。我们不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但用什么方法表达爱,却是许多父母所忽略的。
 
  与赵承熙的经历相似,在我们的城市里也生活着许多背井离乡的父母,他们为了生存与发展,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明天奉献着。但与他们的初衷相悖的,是孩子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很难得到应有的情感满足:一方面,家庭内部的情感交流往往随着物质上的不断丰富而缺失;另一方面,孩子也会由于无法融入新环境,而难以建立同辈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不能培养起良好的性格,更容易出现自闭、自卑等心理上的缺陷。其结果是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缺乏对社会的依恋和感情,缺乏在内心不协调时能倾诉与依靠的朋友。
 
  赵承熙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具备用大家都认可的方式表达情感的能力。我们可能无法容忍他的残忍,但应该知道他为什么会如此残忍。在我看来,正是由于在他的成长经历中,没有体会到家庭、社会所给予的情感满足,造就了他偏执、冷漠的性格,使他不能以正常的情感手段实现与社会的沟通,从而偏执地认为,社会不爱我,我也就没必要爱社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