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是指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经脉
时间:2018-11-12 10:34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十二经脉是指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经脉,它们是经络系统的最主要内容,联络内外,沟通上下,遍布周身。从考古发现看,经脉的数目也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两部经脉学专著,分别被研究人员命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它们成书年代在《内经》之前,但大致在战国及秦、汉之际,是现存最早的经脉学专著,共记载有十一条经脉的循行及病候,缺手厥阴心包经。《足臂》将十一脉按照手足分为两大类,“足脉六,臂脉五”;《阴阳》则将十一脉分为阴阳两大类,“阳脉六,阴脉五”。从具体内容上看,《足臂》的内容更古朴,是现存最早的经脉著作。《阴阳》的内容和形式更接近《灵枢·经脉》的有关记载,是介于《足臂》和《灵枢·经脉》之间的作品,而其中对手三阳经的命名颇为特殊,如称手阳明经为“齿脉”、手少阳经为“耳脉”、手太阳经为“肩脉”,不见于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传世文献中,这些名称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这三条经脉的循行分布及主治特点,可谓名实相副。《足臂》、《阴阳》和《灵枢·经脉篇》三部经脉学文献,清晰展现了经脉早期发展的面貌。
《足臂十一脉灸经》,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就是说经脉就像管道,运行气血到周身,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并且十二条经脉首尾相衔接,组成了一个闭合的系统,“如环之无端”(《灵枢·脉度》)。气血就在这个圆环内运行,周流不息,“与天地同纪”(《灵枢·营卫生会》)。古人把气血在经脉内的运行叫“流注”,流是流动,就是气血在一条经脉内运行;注是灌注,就是气血从一条经脉注入另一条经脉。他们还认为这种气血循环运行现象受自然节律的影响,比如在一日十二时辰之内,气血在每条经脉内的运行各对应一个时辰。这是子午流注针法的基础。后世医家还将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也纳入到这个环状系统内,形成十四经脉的大循环。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及与十二时辰对应图 古人还将人体经脉内的血流现象比作自然界的水流。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河流是大地的血脉,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是显而易见的。《管子·水地》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就是将河渠中流动的水比作人体经脉中运行的气血。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六痛》说“脉者,渎也”,则是把人体的经脉比作自然界的沟渠。也就是说,早期的哲学家和医学家都注意到了人体的经脉和自然界的河流之间的相似性,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不仅如此,古人还认为经脉与河流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灵枢·邪客》),如手阳明大肠经对应江水、手太阴肺经对应河水(《灵枢·经水》)。对现代人而言,十二经脉与十二经水的对应十分机械,毫无实际意义,然而在古人眼中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却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他(她)们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思考并实践着。
十二经脉与十二经水对应关系图。本彩绘图是以石刻禹跡图的“墨线图”为蓝本,根据《黄帝内经》中有关人体十二条经脉与自然界十二条河流的对应关系的记载,用红、蓝两种颜色标识出二者的对应关系,其中红色代表阳性经脉所对应的河流,蓝色代表阴性经脉所对应的河流。禹迹图石雕刻于刘豫阜昌七年(公元1136年),现藏于西安碑林。该地图最突出之处是绘有方格,73个纵格,70个横格,共计5110个方格,图形近正方形,注明比例“每方折地百里”,即每方格的边长相当于宋代的100里,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 河水灌溉土地,滋养万物;经络中的气血上下内外循环流动,濡养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皮毛肌肤。人体的经络与自然界中的河流不仅在结构和功能上十分相似,而且经络中运行的气血与沟渠中流淌的水也遵循同样的运动规律。水往低处流,如果河道淤积,河水就会溢出河道,泛滥成灾;气血运行以通为顺,如果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通畅,人就会生病。要治理水患,就得使用锹铲疏浚河道,导引水流下行;要治疗疾病,就得使用“毫针”(细如毫毛)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虽然一个是治理大地的水患,一个是治疗人体的疾病,二者所遵循的自然法则却是相同的。经脉气血阻滞时最常出现的病症就是疼痛,不通则痛。痹症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酸痛,病因风寒湿热邪气侵袭经脉,阻滞气血流通而致,是最常见的疼痛病症之一。根据《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九针中的“微针”(即毫针)就源自南方,疏通经络,主治“挛痹”,因为那里地势低,夏天炎热,湿热气盛,冬日寒冷,寒湿气重,痹症十分常见。 十二经脉就是人体内的十二条河流,分别联络滋养不同的脏器和组织。学习经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十分熟悉十二经脉的循行与联系,就像庄子所讲的那位具有高超屠牛技艺的庖丁一样,面对病人时,所看到的不再只是表象的、完整的人,而是一条条脉络。唯有如此,临床上才能够辨证准确,取穴精当,从而取得最佳疗效。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