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不完全攻略
时间:2019-08-09 19:13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一 、慎重择医 很多朋友身体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找专业、靠谱的医师进行诊治,而是喜欢先上网去查询。
事实上,这是不太可取的。 众所周知,无论大病还是小病,治病都是一件非常专业且郑重的事──且不说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各式各样不靠谱的医疗广告甚至医疗陷阱,即便有幸查到了正规的网站或疾病介绍,往往对疾病的治疗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还容易被里面的内容吓得惶惶不安,从而极有可能导致“有病乱投医”。 还有些朋友,则走了另一个极端,即无论大病小情,都选择到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去看诊。 这同样是不太可取的。 首先,大部分常见病,在当地或省会城市看便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如选择异地看诊,则时间、经济成本会随之升高许多;若是需要多次复诊的疾病,就更加不划算了。 其次,即使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也有不少不正规的医院(那些在网上打广告的医院,多数都在北上广深,而真正的好医院,是不需要打广告的),亦需要大家仔细甄别。 最后,北上广深的医院常年聚集着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的患者,导致这些医院的医生往往都是超负荷工作,八小时内需要看诊大几十甚至上百人是常事,所以分给每一位患者的时间往往非常有限(大都不会超过五分钟),所以疗效自然受限。 因此,综上,如果不小心生病了,建议大家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或门诊(且首选就近的),慎重择医,从而尽可能避免贻误病情甚至上当受骗等情况的发生。 二信者为医 那么,是不是到就近且正规的医院或门诊找到专业且靠谱的医师,就万事大吉了呢? 答案是:不一定。 如上所述,治病是一件非常专业且郑重的事。所谓“专业且郑重”,从医生角度讲,要求医生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素养和负责的诊疗态度;从患者角度讲,则需要患者掌握一定的看诊技巧,并且更重要的是,对医生要有足够的信任。 在临证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其他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患者是否信任医生,疗效是有很大差别的── 常言道:“信者为医。”患者信任医生,则不仅会很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或服药用药,并且会严格遵照医嘱,做好饮食、起居及心态调整等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信任,患者的内心会变得安定且平和──心神安和,气血自畅,如此一来,则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病症,都会变得容易恢复。反之,如果患者对医生缺少信任,则疗效或多或少地就会打折扣了。 当然,信任,也是有条件的。 首先,便是选择信中医还是信西医。 笔者的体会是,中医和西医都是人类医学的瑰宝,都为人类健康做出过巨大贡献,且都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故建议大家如有问题的话,一定要多方打听并比较一下,谨慎选择自己适合且愿意相信的医学体系就好。 其次,大部分患者,更愿意相信老大夫或名气大的大夫,因其多数经验丰富,而对年轻大夫或名气没那么大的大夫的信任度就没有那么高了。 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笔者想说的是:医术的高低与年龄是否老、名气是否大及经验是否丰富固然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却是对医道体悟的深浅。且老大夫或名气大的大夫未必一定就经验丰富,也可能只是年龄较老或虚名较大,而医术却平平,甚至可能看诊一多便有些精力不济,或因为名气大患者多而无暇认真看诊了;也不一定年轻大夫就一定不行,也可能虽然年轻,但医术精湛,亦有一定经验,并且对治病拥有一腔年轻人独有的精力和热情。因此,大家大可不必以年龄老少、名气大小而论大夫是否值得信任。 第三,还有些患者,愿意相信男大夫,不愿意相信女大夫,或反之亦有。 笔者认为,这也是没有必要的。 学医不分男女,医术亦不分男女,大夫又何须分男女呢?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建议大家看病时,一定要谨慎选择值得信任且自己愿意信任的大夫,且无论中西、无论老少、无论名气、无论男女,唯信是选。 唯其如此,医患之间才能更好地精诚合作,从而更快、更好地打败疾病这个共同的敌人。 三 尽量面诊 经常有朋友通过网络或电话询问:我身体哪哪不舒服,用中医怎么调理?我孩子老感冒,吃什么中药好?我亲戚得了某某病,开个方子好吗?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事实上,从负责任的角度讲,这些问题都难以准确回答的。 大家知道,人体精密复杂,疾病变幻莫测。故中医看病,必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且讲究个体化辨证治疗,绝不是说一两个症状或一半个病名便就可以给出准确的诊断意见或治疗方药的,只有经过全面的诊断和细致的辨证之后,给予治疗或处方用药才能尽可能疗效确切且不致有失。 大家想想,如果通过网络或电话随意聊两句就能把病给诊断清楚或治好,那还要医院或诊所做什么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网诊也不是不可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大环境的改善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诊疗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使网诊已成为可能。 但即便如此,为了确保辨证精准及疗效肯定,也建议大家在需要看诊(尤其是初诊)时,最好还是找附近或当地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当面诊治。 若实在无法或不方便面诊,再考虑选择网诊。且为了确保疗效,网诊应尽量以复诊为佳,且网诊单的信息填写也应越全面越准确越好。 四 咨询事宜 当然,有些朋友有医生的联系方式或者有做医生的朋友,事先询问只是为了确定一下医生能不能治某个病,或看医生能不能帮忙推荐一个擅长治疗该病的大夫。 生病大家都着急,可以理解。但因医生的工作大都比较繁忙,需要面对的患者也普遍较多,因此,本着换位思考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有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建议在医生方便的时间进行咨询,尽量避开清早、午休、深夜或医生的出诊时间。2.建议不要问医生在不在或过度寒暄,并尽量避免使用语音、视频或直接通话等,直接用文字或图片说明大致问题即可。3.建议先询问医生是否擅长治疗该病,若不擅长,则再考虑适当措辞,询问医生是否可以帮忙推荐其他大夫。4.若医生推荐了其他大夫,便涉及到挂号问题。如今,各大医院及诊所均已开通网络或电话预约服务,提前预约一般都能约到号,故尽量不要让医生帮忙挂号(尤其是非本院或本诊所其他医师的号)。 常言道:“医者仁心”,倘若能做到以上四点,相信没有哪个医生是不会郑重对待您的咨询并给予认真回复的。 当然,如果大家在收到医生的认真回复后能适当地道一声感谢的话,相信医生的心里也一定会感到很温暖。 五 关于诊金 在老百姓心目中,中医治病就应当“简便验廉”,所以导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医师的诊金都是非常低廉的,甚至有些中医师看诊干脆就不收诊金。 笔者认为,无论对患者、对中医师还是对整个中医行业来讲,这都是很不好的。 首先,医生也有自己的父母需要赡养、家庭需要照顾,如果诊金过少,唯一的办法,便只能在政策的允许的范围内将诊金算到药费里。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导致医生被迫多开药以赚取药费提成的情况发生,如此,既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还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且很可能比付诊金的负担更大),同时也不利于医师医德、医术的提升以及整个中医行业的良好有序发展(好在这种情况目前已有改观)。 其次,诊金是医生价值的体现。有时候,我们只看到医生似乎简简单单地便写就一张的处方或扎下一根银针,却没有看到医生为了这张处方或这根银针,背后曾拜过多少师,熬过多少夜,读过多少书,承受过多少面对急危重症时的战战兢兢,以及为了当下的疾病而付出多少心血,绞尽多少脑汁。如果看到,相信大家就不会希望诊金再低一点了,甚至可能希望它更高一些。 第三,诊金亦是患者对医生基于认可与信任的某种契约精神的体现。因为认可与信任医生,所以付诊金请医生看病,而付了诊金,便对看病重视起来,于是开始认真按时服药并严格遵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日常调摄,从而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从某种角度讲,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看病必须花钱,有些病不花钱好不了”的原因所在。 当然,有些时候,医生也会在医院或诊所允许的范围内给患者减免诊金。比如,来诊的是确实贫困的患者,或医生的亲戚、朋友,以及亲戚、朋友介绍来的朋友。但此时,千万不可认为医生减免诊金是理所当然,甚至因此而失去感恩之心。如此,既不利于疾病的恢复,也可能消损个人的福报,甚至导致得不偿失的情况发生。 六 诊前须知 接下来,说说确定找中医看诊前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找中医面诊前,最好不要化妆,若即使不得不化妆,也尽量化淡妆,因为化妆(尤其是过度化妆)会掩盖真实的面色,从而影响医生在望诊时进行准确判断。 其次,最好不要吃带有色素的食物或喝含有色素的饮料,因色素可能会使舌苔染上相应的颜色,且不易在短时间内清除,从而不利于医生对舌象作出准确判断。 第三,也不建议大家在看诊前喷洒气味浓重的香水或吃如韭菜、大蒜等气味浓重的食物,因这些香水和食物一方面不利于医生作出准确的闻诊判断,另一方面,在诊室或病房等密闭空间内,浓重的气味有时容易使人坐立不安,也不利于医患之间静心、通畅、有效的交流。 最后,就诊前也不宜生气或做剧烈运动,因生气或剧烈运动会使气血和脉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脉诊的准确性。故建议大家如果已约定好时间面诊的话,尽量提前5~15分钟左右到达候诊区,边休息边候诊,且保持情绪平和,待脉象平静后再看诊,效果会更好。 七 资料准备 为了提高看诊效率,在看诊前,患者可事先在脑海中将不舒服或最想治疗的症状按由重到轻的顺序回忆或默记一遍,以免看诊(尤其是初诊)时因为紧张而“临诊忘言”。 有些有心的患者,会事先将上述情况都写在纸上,且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推荐大家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 此外,若以前曾做过相关检查或曾找其他医师看过,则建议带上之前的检查报告或前诊医师所写的病历或处方(如有的话)。 有人担心中医大夫可能不愿意看西医的检查报告或其他医师的病历或处方,其实不是的。一个好的中医,既不会排斥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也不会无视其他医生的诊治记录。相反,却常常能从这些资料中获取到更多关于疾病真相的信息,从而对疾病做出更精准的判断,并给出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八 看诊时间 大部分人生病后,都习惯先忍一忍,看能不能自己好,实在扛不住了,才去找医生。 事实上,这是很不明智的。 常言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有些小病,忍一忍或许可以自愈,但万一不是小病,碰到自己身上,就是一万,等到小病变成大病,想要再治,恐怕就很困难了。 所以,从看诊的大时间上来讲,建议大家身体如有不适的话,一定要及时诊治,不要一拖再拖、“隐忍冀瘥”,以免贻害无穷。 此外,有不少朋友对伏天或过年期间是否适合看诊表示存疑,担心伏天喝汤药会上火,过年看病会犯忌讳。 其实大可不必。 首先,伏天喝汤药不仅不会上火,还可能会泻火,有时甚至还需要“补火”,皆取决于医师根据当下的天时、地域和患者的具体病症因时、因地、因症下药。 其次,过年看病是否犯忌讳,因各地风俗的不同而不同。笔者的建议是,鉴于过年期间大家相对都比较繁忙,如不去看病身体亦可承受,则可选择年关过后再看,如无法承受,则但看无妨,毕竟生命和健康要比风俗或繁忙更加重要。 说到具体看诊时间,则一般以早晨或上午为最佳,因此时人体的阴阳、气血、经络及五藏六腑等均未受到外界因素的太多影响,所以更能体现患者当前的生理及病理特点。 同时,诊室的光线、气氛及医生的状态等,也往往是在早晨或上午时为最佳,亦均有利于对疾病作出更准确的辨证与治疗。 当然,午后或晚上看诊也不是不可以,尤其是某些急性病症,则更不应拘泥于某个特定时间。 但为了确保看诊的效果,如果时间或情况允许的话,还是推荐大家尽量选择早晨或上午。 九 看诊场合 看诊场合,也有讲究。 无论考虑看诊环境还是诊疗器具的配备情况,诊室或病房都应当是作为首选的。 其次,囿于具体情况或条件所限,可以考虑去患者或医生家里。 再次,则可考虑选择事先约定好的环境安静、光线较好的茶馆或咖啡馆等。 当然,若确实情况紧急的话,则任何地点,都是可以作为看诊的场合的。 但有些场合,大约是不太适合看诊的:比如一群人聚会聊天的茶桌、饭桌上或酒桌上。 在这种场合下,一来随便把手一伸便要求座中的医生把脉者,未必是真的想看病;二来不经医生同意便伸手要其把脉,也是对医生职业的不尊重。 此时,就算医生碍于面子给看了,也未必真的能静下心来认真看,往往只能走走过场,敷衍了事,且可能无形中便冷落甚至惹恼了在座的其他人。 所以,综上所述,无论您与您的医生朋友是否熟悉,都请大家一定要注意看诊场合。 十 诊间注意 真正开始看诊后,也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 比如,有些患者(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喜欢“考”大夫,即上来先不说话,伸手就让医生把脉,把得准才看,若把不准,便将信将疑,或看了也不抓药或进行治疗,甚至干脆退号不看了。 也有一些医生,看诊的习惯是患者一上来不让说话,先把脉,然后看一看舌头(有时甚至舌头也不看),再大致问两个问题,患者尚未说完,医生的方子就已写好或治疗就已开始了。 笔者认为,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太可取的。 当然,这样看病的患者也可能的确有自己的苦衷,这样看病的大夫也可能确实有独门的技术,故不可一概而论。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