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脉?经脉的路线制定方法
时间:2018-07-22 18:50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目前有很多说法,专家学者看法不一,前一段时间看了一个电视台的节目,一个针灸专家提出他自己的观点,认为经脉是由很多穴位敏感点连成线组成的,还特别做了一个实验,找来一个穴位测定仪在尺骨和桡骨之间找到了一些敏感点,然后划出了一条线就是心包经,因此得出以上结论。还有一种观点,经脉是由经络敏感人发现的,当那些敏感人的气感出现的时候划出来的。对以上观点我都持保留意见,原因是这些观点不够客观,不能重复出现,逻辑性不强。 要想弄明白经脉的路线制定方法,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经脉。经脉是连接南北的一条线,这条线在四肢上有6条,六条线的名称分别称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条经在《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中表述成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阳搏而勿浮;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阖,三阴搏而勿沉。这六条经中三阳经是太阳的3种状态,初生、开、阖。三阴经是与三阳经相互关联的三条经脉,太阴与阳明互为前后关系,少阴与太阳为上下关系,厥阴于少阳为表里关系。 因此可以说,经脉中的三阳经实际上是太阳在上午、下午的两个不同位置,形成的光线照到人体肌肤的表面形成的。当人体直立时,手臂放于身体的两侧,可以发现手足三阳经都在一起的,手足太阳经在背后,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侧面。这样也就使“经脉光照理论”有了必要的条件。三阳经的形成是太阳光线照在人体皮肤上形成的三条光带,再分为手足而成六条阳经,这只是大体划分,细致部分还应该结合溪谷走向而定。三阴经应该是与三阳经相对应的在内的属阴的部位。 2.经脉是气血流行的通道 经云:“六经为川,肠胃为海。”通常说经脉是气血流行的通道,但是根据《黄帝内经》的观点,营血行于脉中,卫气津液在脉外。到底气血是如何流行的呢?先来看看与气血相关的脏腑,肝藏血,脾藏营,营血同行脉中,营为血之源;心藏脉,肺藏气,气行则血行,经云:“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不止,脉动不止。”说明呼吸再先,脉动在后,脉动是由呼吸的气推动的。经云:“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人体的精靠营气来供养,神靠血来供养,营血同源,气的作用是温煦、主动、滋润。 3.经脉在体内的流行途径 经脉的流行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体内经脉在体表的反射就是手足三阴三阳经,我在前面已经介绍了它们是由太阳在不同时辰所照射到体表的光线带形成的六经,这六条光线带在表皮部分叫做皮部,皮部以下按照层次的不同还有筋经、经水、经脉、经别等。尽管有十二经不同的系统,但是它们都是由于太阳的光线带而形成的,因此它们有相同的名字。这里先不谈其他,主要先谈谈十二经脉的流行途径顺序。 为什么十二经的顺序是这样排列的呢?我想古人在排列这个顺序时主要遵循了这样几个原则,第一,四肢末端的阴阳转换方式是:在手是阴极阳生,在足是阳藏于水中。第二,手足阳经是光线带形成的,因此同名的手足阳经相连。第三,由于经脉的内在物质是血脉,因此阴经的顺序应该是气在先,然后是脉,最后是血。第四,有阴阳关系的经脉为一组。有了这样的原则我们再来看看经脉的顺序就明白经脉顺序的本意了。 经云:“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气口是脉之大会,脉气始于手太阴肺经脉,手太阴肺从胸走手,阴极阳生,与手太阴肺相表里的是手阳明大肠,手阳明大肠出手太阴肺,上头与同名的足阳明胃相连,下走足,足者身之北端,性属冬季寒水,阳气潜藏于足太阴脾经。 气的运行告一段落后,下一个阶段就是脉,因此,手少阴心经从胸走手,阴极阳生为手太阳小肠经脉,手太阳连接足太阳从阳位走足,阳藏阴中,此阴为足少阴肾经脉。脉的运行告一段落,下一个阶段就是血,手厥阴心包经脉从胸走手,手少阳三焦经阴极阳生,上头连足少阳胆经,下足,阳藏阴中,此阴为足厥阴肝经,藏少阳胆火走胸中,在会与手太阴肺之气口。 这就是经脉的故事,这个故事内容很丰富,这里仅仅是一个开始,故事远远还没有讲完,我将在以后的内容中重点谈针灸部分时会再进一步介绍故事的结局。经脉的流行顺序可以充分地反映出阴阳表里各种变化过程,了解和明白十二经的脏腑顺序原理对理解中医的基础理论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可以理解《黄帝内经》中其他十二经脉系统的性质和功能。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