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中医 > 望闻问切 >

中医针灸用陕西话给病人看病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冰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成了一名“洋中医”。冰莹说:“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术,是最伟大的科学。我想要真正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要学习中医。”2012年,冰莹来到西安。经过一年的汉语学习后,冰莹考入陕西中医药大学,攻读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说起冰莹来中国学中医,离不开母亲的缘故。2002年,冰莹的母亲患有甲状腺肿大疾病,经常出现胸闷、多汗的症状,吃了很多种药都不见效。无奈之下,冰莹找到当地中医,用针灸的治疗方式帮母亲治病,经过4、5个疗程后,母亲的病情逐渐好转,心情也变好了。中医治好了母亲的病,从那时起,冰莹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好中医。
“我的家乡也有中医诊所,但没有专门为中医开设的院校,想要学习真正的中医就必须来中国拜师求学。”冰莹说,学校为大四学生提供了临床见习的机会,由于外国留学生有上百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必须各方面表现突出才会被推荐,如今,她很幸运成为了见习生的一员,每天在医院学习、实践。 上午9时,冰莹来到学校附属医院,和往常一样换上白大褂,拿上随手的笔记本,便跟着老师在门诊接诊病患。
冰莹跟名医贾成文教授学习把脉。冰莹说,自己刚接触到把脉时感到很好奇,她看着老师通过按压病人的脉搏就能分析出病因、推断疾病的变化,她一直搞不明白其中的奥秘。而贾教授告诫冰莹,“可别小看把脉,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要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脉诊并长期积累经验,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消毒、施针、捻针......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但对冰莹这个外国人来说绝非易事,冰莹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施针时的情景,针灸室的病床上躺着一位面瘫的中年妇女,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针具消毒,正准备施针时,病人一把抓住她的手,疑惑地问:“你的手为什么一直在抖?是不是刚来的?”冰莹惊慌失措,不知该怎么办,连忙用不标准的中文解释,幸亏旁边接诊的老师及时赶来,亲自为病人施针,化解了尴尬。
“做医生要有医德,首先要考虑病人的感受。”冰莹心里一直牢记贾教授的告诫。冰莹担心自己技法不娴熟会给病人造成疼痛感,见习期间,她每天回校后都会仔细翻阅笔记,按照老师的指导方法在自己身上练习,全身20多个常见穴位几乎全部扎遍,由于反复操作施针,冰莹手上已留下一个个细微的针孔,每次跟陌生人握手时,她都有点不好意思。
冰莹擅于与人沟通,她每次施针前,都会和病人聊聊天。虽然普通话不是太标准,但能有效地分散病人注意力,在轻松的气氛中,冰莹开始施针,一针、两针,有时候还没等病人反应过来,她就已经全部完成了。
冰莹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体罩在病患部位上吸住,通过这种方式将患者体内的毒素排出,达到驱寒的治疗效果。
相比针灸来说,冰莹觉得拔罐操作起来更容易些。她说,拔罐采用玻璃罐有利于观察拔罐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从而掌握留罐时间,操作手法也相对简单,不太会给病人造成过大的病痛。
医院是一个小社会。医生每天都会接诊不同的病患。不少病人看到老外的面孔,心中总有些不放心。冰莹说大多数病人都会选择挂专家号,请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看病,看到外国人坐诊,很多病人都会有疑虑,现在她每次还要在老师的现场指导下,才能给病人做治疗。
在外国人看来,中医是古老的东方医术,隐藏着医学的奥秘。冰莹在见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都会向贾教授虚心请教,直到搞明白为止。她说,语言是学习中医面临的最大障碍,很多医学古文文体连中国学生都看不懂,更别提一个老外了,那就太难了。因此她必须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这样才不会掉队。
冰莹来西安已经5年了,她已经慢慢地融入到了陕西的生活中。每到周末,她都会和同学、朋友一起去逛街。冰莹说自己特别喜欢吃凉皮,每次都能吃两大碗,有时候还要打包回宿舍当宵夜。
90后的冰莹还有两年就要毕业了,她打算毕业后回国,在家乡开一个中医诊所,让更多的病患免受病痛折磨。随着西医普及,中医越来越不被人们看好,冰莹认为,其实中医的内涵博大精深,无论用哪种方式,她都一定要将中医传承下去,这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