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社会新闻热点话题之一,是papi酱因孩子随父姓惹争议,被网友怒斥“独立女性人设是假的”。那么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呢?
其实我们可以简化这个问句,改为如何看待一个人的言行变化?
例如,热恋中的情人们,山盟海誓,忠贞不渝,一旦结婚后,过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时间久了,不说七年之痒的各种情感纠结,甚至家暴、出轨,也是屡见不鲜。
不说普通人,名人例子就很多。
曾被称为“富春江上神仙侣”的郁达夫和王映霞,郁达夫费劲心思穷追猛打,好不容易娶回了美女王映霞,二人婚姻生活很快也就平淡了。
还有沈从文先生,也是类似,好不容易获得爱情,一旦踏进婚姻生活,再也没有爱情的死去活来,非你不可。
我们需要用道德谴责谁,是容易的,可是无数例子前赴后继,乃至扪心自问我们自己,还能坦然谴责人家吗?
类似,当我们怒斥独立女性人设是假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
这就需要从人性心理进行剖析。
环境对人行为影响甚大
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有个行为公式,B=F(P,E),意思是人的行为受到环境以及个体特性的互相作用,是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由此可以解释很多社会心理现象。
比如,上面说的作家们的婚姻问题,除了个体特性问题,环境变化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都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非常鲜明揭示了这一点,原因就在于爱情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婚姻却是实实在在过日子,二者环境影响,天壤之别。
至于前面新闻评论中,说独立女性的人设是假的,也可以用环境因素解释。
时过境迁,物转星移,行为都是当下环境的产物。
好比,小时候光屁股的孩子,长大了就有了羞耻感,衣服不好看都不愿意出门。
我们作为正常人,不能刻舟求剑,要意识到时间改变人,环境也在影响着人。
更准确说,这就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
从一定意义上说,作为社会化正常的人,言行不一才是心理健康的。
所谓心智成熟,就是心理年龄要大于生理年龄,起码不能小于生理年龄,这才是正常社会化。
比如,我们工作中被领导批评了,不会直接顶撞人家,反而会感谢,“您这都是为了我好”,不过心里想法可能正相反。
正常社会化是心智成熟表现
心理健康的人就是社会化正常的人,表现为能适应环境,调节心理需要,人际关系适当。
自我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过程,是心智成熟过程,也是对特性品质不断加深理解过程。
比如,什么是自由?小时候我们会认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成长后才发现,自由却是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
再比如,什么是独立?小时候我们认为,我行我素,自我说了算,以自我为中心就是独立;长大后才知道,独立就是克制自我,保持自我价值观同时,还要接受这个世界有无数种解释,要做到能以别人为中心。
还有就是如何看待平凡,小时候我们自命不凡,认为可以改变世界,事实上,后来我们认知到,人生都要经过这三个阶段:接受父母平凡,接受自己平凡,接受子女平凡。
还有如何理解道德,道德是用来要求自己的,而不是用来指责别人的,当我们高举道德大棒,动辄呵斥别人时候,道德就成了攻击武器,有害无益。
最后,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这段著名墓志铭结尾吧:
“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们的国家,希望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