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压力是造成“中年危机”的诱因
时间:2018-08-07 13:37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编者按:女性45岁到55岁之间,男性在50岁到60岁之间的时期,在此年龄段内一般人会因为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而产生一些情况,较为严重者就形成了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都带来不小的影响,我们常说的“中年危机”表现为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严重的时候患者不能正常工作生活,甚至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一定要重视这种疾病的治疗。央广网健康频道《医述》心理病系列节目《心声》邀请到北京回龙观医院梁红就中年综合症的相关问题,为您答疑解惑。
北京回龙观医院 梁红
什么是中年综合症?
日常所说的“中年危机”。在心理学上指中年的后半段,即进入中年的中期,甚至是晚期时,而产生的生理及行为上的不适应和心理上的不平衡。例如:人的身体不再像过去年富力强,经常会有一些疲劳透支感;因常年疲劳积压,形成疲劳综合症,出现浑身乏力,身体不舒服,精力不够充沛等症状。 其中,有一个典型的标志是看不清楚东西,要佩戴老花眼镜。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很难接受,难免心理会有失落感,觉得自己没用,人也会显得无力、无助。 患者同时伴有心理上的矛盾。事业上处在升期,但由于岁月的变迁带给自己身体的变化已经无法负荷。有的人可能是在事业爬坡期,突然间发现自己已经爬不上去了,形成一种“天花板效应”,已经无法分担更多的精力、体力,这时会发现已经不再年轻。
社会环境是造成“中年危机”的客观因素
在家庭与社会中,当中年人的地位受到挑战,部分工作为青年人所接替,这种变化破坏了他们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比如像过去生产力不发达、或是机械化不完善时,我们都说“老师傅”,人越老越有价值;但现在电子化时代,中年人学习新东西能力较年轻时差,比如说用智能手机、用微信,很多中老年人会觉得繁琐等,他们会认为要学大量的新东西,对他们的心理上形成很大冲击与挑战。此外,年轻时人们事业上充满了能量去攀登事业高峰,中年时会发现到一个点会很难达到高峰,会让人有挫败感、内心矛盾重重,从而产生焦虑、紧张、自卑等情绪。
生活压力是造成“中年危机”的诱因
首先,除了事业上有被超越的危机感,缺乏目标、时间紧缺、精力不足,时刻面临家庭与事业两难全的困境,焦虑和忧郁随之产生,这都是中年人面临太多压力所致;不但“上有老、下有小”,两头的责任都需要自己去背负,同时还需保证自身较高的生活质量,因此中年人的经济压力并不小。此外,现代人生育时间较晚,更加加重中年时期的育儿负担。
其次,婚姻也是让中年人产生危机原因之一,婚姻中很多新鲜感已经退去,这时就面临着很多婚姻问题,比如,自己的另一半可能会有其他更亲密的情感上的伴侣,甚至会发生一夜情,或是身体的出轨等,这时候面临情感的危机,对中年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重创。
从小开始家人就说要努力工作、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到了中年很多人会发现外部物质的东西无法转化成内心的意义或者信念时,就会对自我的信任度产生一些危机,比如愤怒的情绪,指向身体的内部有攻击性,所以情绪都压在内心中的时候,无法用语言表达,从而导致躯体疾病,很多躯体疾病在中年时是一个高位的阶段。
心理疾病的形成部分与遗传因素有关 心理疾病中遗传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起因,中年期人们的心理是在继续发展的,早期大家比较容易发现还是从身体上和生理上,比如女性可能面临着更年期,其实是由于她身体激素发生很大变化,会对变化有不适应的感觉,容易导致发脾气,或者个性发生变化。同时,身体出现衰老的信号:月经不调、失眠、盗汗、心悸、骨质疏松等症状。很多时候她发脾气自己也会自责,但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缓解自己的情绪,或者面对自己的情绪,就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 另外,还有一些人觉得无助,比如说有人会觉得什么都没意思,没有乐趣感,觉得奋斗一辈子我需要有车、有房子、有孩子等都已经拥有,突然间会发现怎么没有幸福感,就会觉得特别的彷徨,这时候可能他就更容易出现一些情绪上面的焦虑、或者抑郁的表现,这是中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状态。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现,有的人30多岁就提前进入了“中年危机”,也有往前提或后延的情况,整个中年期危机的时间段呈拉长趋势,这与每个人的情况和面对压力的方式息息相关。 心理疾病患者在更年期时应注意避免复发 青少年心理问题也是非常大的难题,它在发展过程中有它阶段的特点,但是发病后很难区别是因为病导致的,还是因为青春期的特性导致的。中年期间也有这样的特点,如果在青少年或者是成年时有过心理问题,那他到了中年期,尤其到更年期体内的激素变化很大,更应该去注意,因为心理疾病容易在一段时期有一些诱发因素,特别是体内激素的变化,可能会引起重新发作。再次发作的时候可能跟之前会有不一样,比如搀杂了更年期的一些特点,焦虑、彷徨,绝望等等,有的人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比如说自杀。 门诊时,我们经常会和病人说你这是心理疾病,除非特别严重的,重型的精神分裂症之类的疾病,我们才会说你这是精神问题。其实专业来说,我们把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是划等号的,像一般看到的又打又闹、说话乱,无法控制的攻击人等,这种重型病占的比例是相当低的,大部分还是跟心境有关系,比如说抑郁、焦虑、酒精依赖等,但我们在很多时候要给人以希望,我们就跟会和病人说这是心理问题,这样当事人对自己疾病的接受程度会更高。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消除歧视 ,给患者带来希望。 人都有心理问题,关键在于怎么面对 首先怎么去看中年,中年给我们带来了不便和压力,我们人在社会中,成长的每一步都会承受着社会、心理、周围环境的压力。所以中年危机时,最主要是怎么去看这个问题,如果你觉得中年一定给我带来都是不好的,那你会恐慌不喜欢它,你就会想把它赶跑。但如果看做是成长过程中必然发展的阶段,我们去试着接纳,接纳身体机能的退化,及时去调试自己,会发现中年人是非常有睿智的,中年人在家庭中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他们也是社会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中年人更具隐忍性,他不像年轻人那么张扬,中年人只需要学会量力而行,并恰如其分地评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岁月的变迁所带给自己身体的变化要能够坦然接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目标,及时去审视自己,我之前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我的生活中还有怎样的缺憾,什么是值得我可以拿来做经验的,我今后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怎样过的更好等等,需要在生命很重要的一些时期学习要回头看,再出发。 中年期综合症该如何治疗? 如果病人在年轻时有过精神疾病史,到了中年以后有反复发作的情况,建议病人一定要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如果单纯的是在更年期出现的问题,比如说女性出现更年期的抑郁、更年期的焦虑等这种情况时,需要家人的支持、理解、包容,让她慢慢平缓的去度过更年期,有一些症状重,如果已经影响她跟家人、周围人的关系,影响工作的时候,还是建议可以短期的用药物调整。此外,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 梁红:家人关心爱护对心理健康很重要 我觉得周围人最主要的就是要包容他们,很多人前半辈子辛辛苦苦,没有时间是为自己,全部是为家人、为孩子、为自己的父母长辈付出,在中年后期面临孩子都长大成人,觉得自己无用武之地。面对这种情况,中年人应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充分认识自我,接受现实,同时要把重心向家庭倾斜,多体验家庭生活的乐趣。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做。 另外,工作中的困扰也应及时和家人交流,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事实表明,家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人到中年易敏感 多沟通成关键 当有这些情绪问题的时候,你感觉他确实最近有点状态不太好,首先就是要带他到专业机构做评估,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判断其程度是否需要用药,如果需要,家人就要鼓励他坚持治疗、接受疾病。如果不是很严重,做为家人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他一些成就感。比如把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学带到家里,让他们品尝妈妈做的好吃的饭菜,被受到肯定后,她会有喜悦和收获,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让她看到自己的作用。我们周围的人给予她更多的支持、包容,陪伴,允许她有这样的一个过程,慢慢的度过,要给她建立强大的信心。人到中年以后,因为人的身体机能下降也特别敏感,多沟通也特别重要。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