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中西医,都强调早餐的重要性
时间:2018-08-02 19:55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中国是饮食大国,中国人抱持着“民以食为天”的态度,“吃”不仅指填饱肚子的进食,且逐渐成文一种生活方式。而在吃的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到“暖养”呢? 无论中西医,都强调早餐的重要性。对中国人而言,一晚热粥或热面汤,这样温暖的早餐是必不可少的,其他的诸如鸡蛋、肉类、水果和蔬菜等都是锦上添花。从能量的代谢看,食物吸收的过程本身需要消耗能量,和糖、淀粉比,蛋白质吸收时的耗能要多很多,如果只是从牛奶、鸡蛋中获取能量,其中的三分之一是不可能落在身体的。而我们经过一夜的消化,各个器官都在嗷嗷待哺,这个时候进食淀粉、糖类等粮食是最见效的。中国人是食草动物,身体的能量比不了欧美人,在饮食方面需要忌生冷,尤其是早晨,阳气初升之时,不要吃生的、温度低的食物。这是因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这三大类食物都是以大分子形式存在的,吃进去后需要分解为小分子,才能被消化吸收,这个过程也需要消耗热量。如果这个食物是冷的,甚至是冰冻过的,为消化它而消耗的热量就会更多。简单来说,如果吃进去的食物温度过低,身体就需要先消耗能量把食物焐热,然后再对食物本身进行消化吸收,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就要工作,能量需要得更多,身体就越辛苦。越累,这样很伤脾气、伤元气。 说完早饭,那么午餐和晚餐呢?午餐作为一天的中坚,形式可以简单内容不能简陋,晚餐,内容可以简陋但是形式不要简单,这样可以弥补内容,这也是“午餐像富人,晚餐像穷人”的意思。 好的午餐要满足四大标准:一、优质蛋白质,蛋白质食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增重的可能性,上到鸡鸭鱼肉、下到鸡蛋、豆腐都属于优质蛋白质;二、粮食摄入的保证,粮食能最直接迅速地提供身体必需的能量,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需要谷物粮食作为主食摄入,可以说这是中国人的生命智慧。在粮食上,尽量做到粗细搭配,最好能在一周内配齐,前半周吃得精细,那么后半周就多吃点粗粮;三、水果、蔬菜一定得有,果蔬除了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有大量纤维素和果胶,而且,中午时是人体的阳气最旺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可以吃一些生鲜蔬菜,特别是在外就餐的人,一个大拌菜更能保证食品安全;四、从容、享受的心情,胃肠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它们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极高,坏的情绪、坏的心情都会最先影响到它们,所以才用“食不甘味”来形容坏情绪对胃口的破坏。 现在中国人很少有缺乏营养的,吃饭除了充饥,还在于怎么能使吃进去的营养更均衡,晚餐的价值就在于此。因此:晚餐进食要体现这几点:1、热量低2、为前两顿缺少的营养元素“查缺补漏”;3、利于消化,也就是节约脾气。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要学会在晚餐中“造假”,常用来“造假”的食材有杂粮、蔬菜和豆腐。 江苏如皋是有名的长寿区,这与当地“二粥一饭”的独特饮食习惯有关。从中国人的体质来看,喝粥算得上是一种养生智慧,只要你运动量不是特别大,或者本身就脾虚,那么你最适合用粥代饭。这个粥最好是杂粮粥,一来保证各种元素的摄入,二来杂粮没有精细加工过,做成粥会解决难以消化吸收的问题。在粥里,还应该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所以我们可以做点瘦肉粥、鸡茸粥、菠菜粥等或者在杂粮粥里加点黑芝麻,在补充脂肪同时还能帮助吸收杂粮中的营养成分。如果说怎么样在生活中补脾养胃,那么将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粥的形式呈现便是最可操作的日常方法。 晚餐的重要职能之一是补充白天没吃到的营养,杂粮是一个,另一个就是蔬菜。对于中国人而言,晚餐熟吃蔬菜才是最佳选择,中医说的“脾胃虚寒”,是中国人体质中最常见的,非要让有如此体质特点的人勉为其难地消化生的蔬菜,而且所获的营养比熟吃的蔬菜还要少,很不值得。当然,为了保留蔬菜的营养,做熟蔬菜的方式应尽量简单,用水焯一下,或者蒸煮,既能保持营养,兼顾暖胃的效果,又能控制热量。 补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对于女人,更是一个随着年纪接踵而至的大问题。晚餐中加入豆腐“充数”对补钙会起到一定作用。豆腐相对于豆浆,更能补钙,原因在于黄豆本身含钙很少,但是在做豆腐等豆制品的过程中“点”豆腐的凝固剂含钙量很高,这就提升了钙含量,尤其是“老”豆腐的钙含量更多于“嫩”豆腐。所以,不妨在菜单中加入点豆腐或者豆制品。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