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老人 > 顺时养生 >

顺时养生保健

—年有四时变化,有24节气的更替,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气候,这些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影响着人类脏腑功能的活动、气血的运行、机体的变化、疾病的发生等。中医养生强调顺应天时,根据24节气的变化规律,调整人体节律,平衡阴阳,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应,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寒露、霜降运动原则

寒露以后,气血流注心包经,此时抓紧锻炼,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像冬天怕冷,手脚冰凉的状况会得到改善。心包经起自我们中指的指尖,每天中午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一百遍,可以疏通心包经,增强心脏的功能。此外,还要多做深呼吸,或跟大家一起做运动,或登高望远以宽阔胸怀,可避免晚秋落寞的心理。

九月节坐功是适合寒露节气练习的。九月节坐功源自于《遵生八笺》。时至寒露,天气更凉,阴气渐长,万物趋向收藏。本法正是顺应这一时令特点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适宜于寒露时开始,练至霜降为止。

具体方法∶每日凌晨3~7点时,正坐,双臂高举、耸身向上,左右各3~5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9次。可治偏头痛、头顶痛、眼珠发黄、迎风流泪、鼻出血等杂症。

霜降一般在农历九月,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也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球类运动等。

此时还要特别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活动量不宜过大,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秋季饮食宜防"秋燥"

在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秋天,气候越来越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白开水,仍然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秋燥"。"秋燥"是指在秋季出现的以干燥为特征的病变。发生于初秋的温燥以发热为主伴有头痛、少汗、口渴、心烦、鼻腔干燥、咽喉疼痛、干咳少痰等症,极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同,这种具有明显季节性的不适,主要与久晴少雨、秋阳暴烈的气候有关。

秋燥原因很多,而饮食不当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秋季饮食应突出"清润",即养阴清燥,润肺生津。

有效地防治"秋燥",可以在饮食上多下工夫。在秋季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润为主。鲜藕、生梨、荸荠以及胡萝卜、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不妨多吃一些;多喝开水、淡汤、菜汤、豆浆、牛奶等,而生葱、生蒜、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应少食。另外,胃弱者多喝粥,如红枣糯米粥、百合粥、莲子粥、芝麻粳米粥等。同时,注意调节生活节奏和生活环境,防止过度疲劳和无节制的夜生活;改善居室过分干燥的环境,也有助避免"秋燥"的发生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