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老人 > 顺时养生 >

如何让百姓过上幸福晚年,也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

     

衰老,是我们每个人害怕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截至201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亿,占总人口的13.7%,并在以每年3%的速度不断增长。去年,中国老龄委预测,我国老年人口将在今年突破2亿。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性难题,如何养老、何处养老、如何让百姓过上幸福晚年,也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

“候鸟式”养老受追捧

我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子女赡养父母,晚辈侍奉长辈。然而,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老人的空巢率达49.7%,农村老人达38.3%。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老人独自生活在家中,无人照料。在这样的现状下,我国需大力发展居家养老。中国老年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所谓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养老服务由子女和社会共同提供。老人既不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还能享受社会提供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治疗、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等服务,它是对“家庭养老”的创新和补充。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有90%以上的老年人享受着居家养老。比如,北京市与一些社区的商业网点签订合同,并通过政府给社区老人发放助老券,方便老人购买相应的商品和服务。还有一些居委会开展“小饭桌工程”,把一些出租用的房屋改建成小食堂,或与就近的企业、饭馆、餐厅进行合作,解决社区老人的吃饭问题。此外,“合居养老”、“旅游养老”、“消费养老”、“以房养老”等诸多养老新概念不断涌现,成为解决当前养老困境的积极探索。其中,“候鸟式养老”近几年格外盛行,有不少老人根据季节、气候的变换,选择居住于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前往海南三亚过冬的老人就已超过40万。

乐享晚年,准备好5件事

不论哪一种养老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让老年人过得快乐。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人的需求大致分为3个层次,一是能生活下去,并且过得好;二是在文化上不脱节,能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三是能够发挥余热,为家人和社会做一些事情。归结起来就是,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那么,要想度过一个快乐的晚年,需要做哪些准备?熊必俊和陆杰华两位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

改变生活方式,储存一份健康。健康的身体不但能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减少看病花费。从中年开始就应该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多运动,限盐、限酒、戒烟,定期体检,有病及时就医。如果老年人吸烟史太长,则不宜彻底戒断,应逐步减少吸烟量。

合理储蓄,准备一笔救急基金。退休的老人要有储蓄和理财的意识,为进入高龄做好准备。老人最好不要做“过山车”式的理财,比如投资股票就有较大风险,应选择适合老年人的稳健型理财产品。还应准备一笔救急基金,可以保障3—6个月的生活总开支所需。如果老人的月消费是1000元,那么救急基金应为3000—6000元。中年人也要提早准备养老资金,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经济顾问简·卡利南认为,养老存款应至少占年收入的10%—15%。

房间最好朝南,有大窗户。老人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度过,因此家居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地面应尽量平坦,家具摆放的位置也要更加方便。最好用天然气烧水煮饭,采用全电气化厨房及取暖设备,防止室内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过多。装修最好少用油漆类产品、胶合板材、化学清洁剂等材料。卧室窗户宜大、朝南,利于采光和通风。可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选择墙壁、家具的色调,情志压抑、消沉、忧伤者可配暖色调,如红、黄、橙色;情绪不稳定、烦躁、兴奋不安者则配冷色调,如蓝、绿、青色。

子女多陪伴,问问父母需要啥。即便父母有养老金,子女也要多给父母经济支持,让父母感到经济更有保障,可以用来提高生活质量。还要多给老人精神关怀。尽管许多子女不在老人身边,也要尽可能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多问问老人还需要些什么。很多慢病老人同时伴有认知障碍和沟通障碍,更需要儿女的耐心呵护。

做点喜欢的事,让精神有所寄托。老年人一定要正确、积极地看待退休后的生活,不要成天憋在家里看电视。不妨多走出家门,跟老伙伴们一起打打太极拳、跳跳舞等,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让精神生活更充实。也可以上老年大学,或参加书画班等,老有所学会让心里更满足。如果有兴趣且身体条件许可,也可以做一些喜欢的工作,让自己融入社会。

快乐养老需要社会支持

尽管我国老龄事业正不断推进,政府也在养老方面加大力度,但仍有不少薄弱环节阻碍快乐养老。陆杰华认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与政府提供的服务有差异,比如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还很薄弱,社会化服务也相对欠缺,这些都不是简单地通过发放养老券或“小饭桌”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全方位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陆杰华呼吁,政府要继续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模式。首先,要建立标准化体系,比如什么样的人有资质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以及如何选择养老网点等,并确保政策能落实。其次,各地可建立居家养老示范社区,有些改进措施可以先试点,然后再总结推广,针对不同地区老人的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标准。第三,要做好监督和评估工作,比如投入资金获得的效果如何,是否符合老人们的需求等。最后,要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培养,让他们定期为老人做心理关怀服务,提高老人的生活满意度。

在养老方面,国外也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经济保障主要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如德国、美国等国实行自保公助型保险,英国、瑞典等国实行福利型保险。为老龄人口提供的生活照料和情感寄托,主要是靠兴办养老院和疗养院。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社区,每天中午、晚上都有志愿者和服务人员用小车推着,挨家挨户给老人送饭;每个老人的家里都有呼叫按钮,只要按一下就会有人上门服务。德国开办了100多家“大笑俱乐部”,具有减压、减肥、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试点在老人家中装上ipad,全天“监测”老人的活动,如果发现老人有异常,4小时内一定会派出医疗队救助。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