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几个保健养生方法
时间:2022-02-12 12:05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一、春分时节养生保健小知识
起居有常 日常生活中应当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使生活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利用生机盎然的好时机,多做户外活动,放松身心。 调理情绪 此时人体的血液和激素活动正处于相对的高峰期,而气候的骤变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诱发高血压、心脏病及月经失调,且易产生眩晕、失眠等症,是疾病的多发时间,所以要避免情绪波动,调理情绪颇为重要。 中医保健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春季是肝病的高发季节,养生重在养肝,协调肝的阴阳平衡。适当选用一些中草药煎服也是很有效的办法,可选择应用一些养肝、疏肝、清热的中草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春分养生饮食习惯要改变 在度过寒冷的冬天后,春季是人体血液循环比较旺盛的时期,不过由于气温变化大,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个时期饮食要禁忌大热、大寒,保持寒热均衡。 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进行饮食搭配,如吃寒性食物鱼、虾,最好佐以温热散寒的葱、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阳之物时,最好配以滋阴的蛋类。总体来说,白烧鳝鱼、杜仲腰花、大蒜烧茄子等都是春分前后比较适宜的饮食。 二、白领日常的几个保健养生方法
1、天天的生活作息有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日三餐必需定时定量。特别是一些女性白领为了保持身材苗条,往往“偷工减料”,饥一顿饱一顿,殊不知脂肪的减少会影响免疫力,此乃养生大忌。另外,不按时睡眠,有可能会造成睡眠紊乱,而失眠可以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那些睡眠不足的人通常就是流行病传染病的受害者。要有好的睡眠,首先要按时,还要追求质量而非数量。睡得好不好不与睡眠时间成正比,而与睡眠深浅成正比。 2、提前一站下车 不要忘记类似散步一类的虽然简单,但却十分有利于身心的活动。倘若上班或是出门办事需要乘地铁或是搭公共汽车,最好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到达目的地。 3、切勿久坐不起 每当工作一两个小时的时候,便可起来走动走动,适当地伸展四肢、眺望远方可以缓解神经、增进血液循环。又如平日在地铁或者百货商店,可以多走一走楼梯,活动一下筋骨。 4、空闲时多按摩身体穴道 像眼睛、耳朵、脚底板这些身体穴位集中处可常按摩。如多做眼保健操可缓解用眼疲劳;用大拇指和食指从上至下拿捏耳朵可起到活血、调节胃肠消化等作用;手掌搓肚皮顺时针转动,再逆时针搓动,可帮助消化;双手相互搓热后搓脸,使脸部发热,可起到活血的效果;肛门缩起,放松,可防止痔疮等疾病。 5、多吃清淡的蔬食 蔬菜水果可补充人体必要的营养元素。现今的白领应酬繁多,天天山珍海味、觥筹交错,久而久之必然加重内脏负荷。而一些清淡的蔬食可以平衡体内的元素,提高人的免疫功能。除此以外,还可以补充食用些保健产品,但要记住这些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6、常常听轻松愉快的音乐 节奏欢快的音乐很容易使人心情放松,现代医学已把音乐疗法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常见手段之一。 7、办公室养盆花草 由于当今的白领往往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内工作,不能定时开窗通风,楼内的空气循环大都靠通风设备,而这些设备因为不能定时清理,通常伴有不少呼吸道的细菌。花草的种植可以帮助改善空气质量。 三、冬季保健日常小常识
1、饮食要滋阴润肺 秋收冬藏,冬季到来,人们食欲普遍增强,此时千万记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伤及肠胃。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多食核桃、芝麻、蜂蜜等,可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2、冬季进补要科学 补需对路 冬天进补是一个在我国流传千年的养生方法,经过夏季酷暑的消耗之后,冬天进补能够很好地滋补身体的亏损情况,并且对于来年的消耗具有很好的储存功效,令人体更加的健康。但是,秋冬进补并不是随便就能够进行,一定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主要就是对一些气虚还有血虚的患者要特别进补,并且不同的虚弱原因进补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冬要温补,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3、越冷越需要多喝水 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就会减少。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更应补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高,容易出现血栓等症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天多喝点水还能加快新陈代谢,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四、日常养生注意的误区
误区一:盲目服用保健品 对于生病的人来说,身体相对虚弱,亲戚朋友都希望通过保健品让患者身体尽快好起来。所以很多病人的床头柜,都被海参、燕窝、冬虫夏草等各种保健品塞满了。有的病人一天服用五六种不同的补品,导致饭吃得少,结果一检查,反而能量摄入不足。 原来这种食用方式根本不能满足一个人的基本需要,营养自然也就难以保证。有人总结出经验,送保健品还不如送一篮子鸡蛋有价值。病人身体恢复最关键还得靠肉、蛋、奶、蔬菜、水果、主食等。如果光吃补品,那就是舍本逐末了。据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康建介绍,保健品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般要吃很长时间才能显效,而仅仅是调理功能,补充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误区二:多吃水果少吃菜 去医院探望病人,人们都喜欢拎着鲜花和果篮去。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水果比蔬菜更有营养。营养专家认为,水果不能代替蔬菜,两者的营养成分有差异,各有高低。蔬菜含的矿物元素及食物纤维素较高,食物纤维素对润肠通便和低血脂都很有帮助。此外,不少病人吃水果是需要选择的,这也是营养师不愿意人们探病盲目送水果的原因之一。如糖尿病病人不要吃含有大量糖分的西瓜、葡萄,可以吃含糖分少的柚子、苹果等。 误区三:迷信骨头汤补钙 家属为了让骨折病人骨骼更好地生长,喜欢熬骨头汤给病人喝。据营养专家介绍,其实骨头汤并没有这些家属想象的这么好,也不会对骨骼生长起到什么作用。骨头汤中的钙并不多,骨头里的钙并不太容易溶解到汤里,远远不能满足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的800毫克钙。骨头汤的营养价值也远不及牛奶,250毫升牛奶中的钙可以提供250毫克的钙,骨头汤里脂肪最多,不适合高血脂病人。所以,即使病情只允许吃液体食物的话,骨头汤不是首选,反而牛奶、鸡蛋、豆浆、鸡汤等相对更好。 误区四:认为白米粥最养人 一些患者生病住院后,米粥就成了他们常食用的食物。有的病人还主动放弃米饭等固体类食物,以为喝粥就可以加快吸收,补充营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米粥也并不像人们想像中那样养人。经过精细加工的白米,本身营养价值就不高,大部分都是淀粉,只有少量的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煮得越烂的米粥,B族维生素的破坏越多。因此,白米粥的营养价值不如杂粮粥、燕麦粥。与米饭相比,白米粥确实容易消化,适合消化功能不佳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如胃肠炎、严重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等,以及一些极度衰弱的病人吃。
分享到: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