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成长困惑 >

成功不等于成长,成长不一定成功

刚听到“终身成长”这个词语,我首先想到的是,分析个人特点,找出个人爱好,拟定一生计划,坚定个人信念,每天坚持,直至一生,甚至为了这份坚持,头悬梁,锥刺股,这就是我心中的“终身成长”。

 

就我个人经历来看,这也似乎是办不到的,常常是公鸡屙屎——头节硬,坚持不了几天,就会放弃,甚至会找出许多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放弃得光明正大,抛弃得合情合理,终身成长,容易说,却不容易办。

 

拿到由后浪出版公司发行的这本《终身成长》,我也带着疑惑打开书,想看一看,美国人卡罗尔·德韦克是怎样阐述“终身成长”的,读了,对我震撼很大,过了四十多年,原来自己一直落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陷阱中,难怪无法进行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成功不等于成长,成长不一定成功,却会带来快乐

 

 

一、认识,从“龟兔赛跑”开始。

 

书中引起我最大感触的是对故事“龟兔赛跑”的认识。

 

这个家喻户晓,享誉海内外的故事,非常简单,故事中的两个主角一直成为大众探讨的对象,兔子的失败就在于轻敌,过于骄傲,在终点未到之前,睡了一觉,还睡过了头,它本来是可以成为成功者的,乌龟的成功源于它的坚持,也恰好遇到了一个自大的对手,如果对方不犯错,它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于是,这个故事成为天赋者的解脱,那些拥有天赋的人,他们不能大意,不要过度放纵,只要自律,只要留心身边的竞争对手,就可以处于不败之地,永保成功。

 

这个故事也成了努力者的幸运语,只有没有天赋的人,才需要不断的努力,乌龟知道自己慢,才从一开始就坚持不懈的爬,笨鸟知道自己笨,才从一开始就早早起飞,因为慢,因为笨,所以才努力,努力仿佛就是无天赋之人的唯一选择,对于他们而言,只有努力,才会把握那一点点幸运的机会。

 

有天赋者,和无天赋者,就有了这么大的差距,有天赋者,成功就是必然的,只要不轻敌,他们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无天赋者,成功是侥幸的,只有坚持不懈,方能抓住对手睡觉的那点机会。

 

努力是有缺陷和不足的人需要做的,正如乌龟对于兔子来说,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要输掉比赛的,而对于那些有天赋的人来说,努力相反会因为大意而失掉完美无缺的名声,就像爱蹦跳的兔子,不参加比赛,就不会背下贪睡的骂名。

 

这好像与故事要告诉孩子们的寓意不大相符,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

 

我更想说的是,生活中的人,天赋不像兔子和乌龟这么明显,正如天才和白痴都只占人群很小的比例一样,我们周围的人,大多数是和我们差不多的,不管从家庭,财富,权势,地位,能力,智力的任何一个角度上看,明显超过我们的是少数,明显不如我们的也是少数,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乌龟,没有和兔子在赛跑,我们也不是兔子,在和乌龟比赛。

 

这种对兔子和乌龟的不同认识,书中归纳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观点看来,兔子是有天赋的,努力对它而言,没有意义,相反还增加了出丑的风险,已经被外界认为是完美无缺的,也就是说被认为是天才、人才或者具有某些才能,努力的失败会让天赋者损失很多东西,努力相反会贬低个体的价值,而与此同时,乌龟一次侥幸的胜出,也不能获得“跑步能手”的称号,根本上不能改变个体的天赋。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观点来看,兔子能从比赛中知道,不要在终点之前打那么久的瞌睡,只要是比赛,就一定得在终点之前露面,终点不到,努力不止,同时乌龟能从比赛中知道,先天的不足并不可怕,只要坚持,就能抓住对手犯错的机会,即便对手没有犯错,能和风速一般的兔子比赛跑步,也是一种经历。

 

龟兔赛跑的故事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对我们而言都是有意义的,比赛中,我们跑得比乌龟慢,却像乌龟一样努力,这样,我们就能在对手打盹的一瞬间,赢得胜利,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需要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来分析问题,而不是用固定型思维模式。

 

《终身成长》:成功不等于成长,成长不一定成功,却会带来快乐

 

 

二、思维才是决定人能不能学进去,学好的底层原因

 

从上面的龟兔故事中,我们知道成长型思维模式注重对事件本身的分析,更多关注事件带来的成长意义,而固定型思维模式更注重对现有状况的维持,更多关注事情带来的结果,这两种思维,带来的就是对人终身成长的不同认识。

 

固定型思维模式让我们关注眼前的利益,不要去冒险,并将努力也作为一种冒险,更视改变作为一种大敌,掌握好眼前的优势,享受过去的成果,保有现在的荣耀,这才是最主要的,这样做,就能一直高高在上,没有风险,也不会失败。

 

成长型思维模式则不同,强调努力,即便失败了,也能从中获得教训,对自身有所提高,不断挑战自己,也就在不断充实自己,不关注事情的结果,只注重努力的过程,享受其中,即便丧失了优势,受人耻笑,也无关紧要。

 

固定型思维模式更多的出现在中年以上的人群中,他们年轻时努力过了,奋斗过了,事业和财富基本上也定型了,对他们而言,保住现在的重要于追求没有的,追求了,会造成对现有的损失,会带来风险,于是,他们更认可社会给他们的定义。

 

成长型思维模式则更多出现在年轻人身上,他们最大的优势是有时间,他们不计较事情的结果,更看重努力的过程,能承受风险,一败涂地仅仅是他们东山再起的前奏,从失败中爬起,又继续向前,乃至终身奋斗。

 

然而,成长型思维模式也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在中国云南,传奇人物褚时健,年过六旬,还重新创业,十多年的努力,打造了“褚橙”的品牌,这种不服老,到老而不歇,就是终身成长,正是该书中要给我们阐述的“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说直接一点,就是要想褚时健一样,永远怀着一颗不服老的心,不放弃自己,也不坐在曾经的荣耀上,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努力都是新的挑战,失败了,总结经验,爬起来,继续做,如此循环,直到终身。

 

决定一个人是不是能终身成长,取决于他的思维是固定型模式还是成长型模式。

 

《终身成长》:成功不等于成长,成长不一定成功,却会带来快乐

 

 

三、成功只能代表过去,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常常让自己停留在成功的光环中,其实,这就是一种龟壳。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同龄人,他生活在农村,结婚比较早,见面时,已经开始带孙子了,他说,现在的日子,就是有活路就做几天,没有活路就在家里带带孙子,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当时听他这样讲,我感到有些惊讶,才四十多岁,还没有到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怎么就可以注定是一生了呢?

 

反思自己,我不也是一样的吗?

 

因为二十多年前的一次考试,我幸运的成了国家干部,每天按时上下班,做着同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基本上也可以一眼望穿下世的光景来,我这一辈子,是不是也是这样了呢?

 

固定型思维模式一直存在于我的脑海中,在工作中,我所担心的是能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忧心的是淘汰名单中有没有自己,更对工作中的琐事抱有计较心理,不想多做一件事,眼巴巴的望着每一次的职务晋升,渴望能多加一点工资,在现有的平台上,疲于应酬,吃饭喝酒,玩得一塌糊涂。

 

我没有资格嘲笑别人,与农村的同龄人相比,我唯一感到优越的是自己拥有的这份工作,可能财富比他多一点,然而,如果和其他人比呢?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领了二十万的年薪,而教我写作课的老师,竟然都比我年龄小,能力和财富,翻了我若干倍,我躺在过去的努力上,能睡得安稳吗?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做事情时,还没有开始,就注定了结果,知道了结果,也就失去了做的激情和动力,如此恶性循环,人也就懒于做事,安于现状,也就没有了终身成长。

 

由此可见,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常常局限于曾经的成功,为过去曾经努力感到满足,那位农村的同龄人,他能早当家,现在已经抱上了孙子,这也是一种成功,而我,能在包分配的年代,考上中师,有一份工资,也算得上一种成功,我们就都被局限在了这上面,习惯于成功带来的生活,害怕失去现在的一切,于是停滞了自己的成长,安于现状。

 

这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带来的安于现状,过早的注定了我们的未来,也让生活变得无聊和粗糙,甚至产生嫉妒和抑郁,在这之下的生活,其实是不快乐的。

 

过去的荣耀不可能再现,成功属于过去,过分依赖于曾经的成功,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一个龟壳,虽然安全,却也深受束缚。

 

《终身成长》:成功不等于成长,成长不一定成功,却会带来快乐

 

 

四、成长才能带来快乐,即便面对失败,挫折,打击,乃至逆境之中,有成长之心,就能带来快乐,并能终身成长。

 

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并非是水火不容的,它们都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中,无非就是我们面对问题时,偏左或偏右,就走向不同的方向。

 

成长型思维模式告诉我们,没有必要计较眼前的得失,要从现在的生活中找出成长的意义,比如说,兔子和乌龟的比赛,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改正对比赛不重视的态度,从失利中找到不足之处,从而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意义。

 

知道这一点,就不会对输给乌龟耿耿于怀,也不会陷于失去“跑步能手”这个荣誉称号的懊恼之中,要知道,输了一次,兔子也比乌龟跑得快,只要还是兔子,就还是个“跑步能手”,一次失利不能代表什么,还能从失败中找出成功的窍门,这就带来成长的快乐。

 

这种快乐,即便是面对失败,挫折,打击,乃至于逆境中,都还能感受得到,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着眼点于成长的巨大优势。

 

上世纪文化大革命时期,汪曾祺也曾因为一篇文章和其他作家一起被下放,在劳动改造中,他的态度就非常积极,还被评为最积极的劳动分子,被提议提前召回,这是为什么?汪老对被下放的事实坦然接受,反正文章也写了,也被人揪住了,懊悔没有用,以后不碰政治就行,而对眼下的生活,就当做是一种生活体验,给今后的创作收集素材。

 

有这种向前看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汪老果然在后来创作了几篇下放张家口时的文章,这就是面对逆境,采取不同思维模式,就能得到与其他人的不同结果。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我们都需要的,拥有这种思维模式,我们看到生活的积极之处,感受到未来的可期,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面对失败的态度,乃至于面对“敌人”的态度,都会有所改变,我们从更广阔的眼光来看待生活,看待生命,看待人生,我们想到的是成长——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成功不等于成长,成长不一定成功,却会带来快乐

 

 

五、终身成长不等于一生的辉煌,成长的标志不是成功,只有比昨日的自己更好,内心就应该感到快乐。

 

成长型思维模式与终身成长相联,然而终身成长并等于成功,更不会等于一生的辉煌,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一个问题。

 

生活中,事业上,尽管我们一直很努力,却不一定能成功,我们甚至比不过不努力的天赋拥有者,这是事实,然而,这并不能妨碍我们努力,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看重的是奋斗的过程。

 

就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那句非常有名的名言:“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对一个人来说,拥有了什么是重要的,这决定了生活的质量,而追求了什么更为重要,这决定了生命的质量,对于立志于“终身成长”的人来说,追求远比拥有更重要。

 

回到上文中,那位喝酒度日的同龄人,四十好几,就宣告了他生命的结束,因为后面的日子,即便是他活到了八十岁,不过是等死而已。

 

写到这里,我感觉后背有些毛骨悚然,我有何德何能,凭什么这样说一位同龄人,是的,现在的我没有什么,甚至不如他,然而,我遇到了这本书,卡罗尔·德韦克所著的《终身成长》,书中通篇都在论述成长型思维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我们在体育、商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我们又将怎样改变现有的思维模式。

 

我以四十好几的高龄,参加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们开设的课程,并从无数二十出头的青年人的作品中获得启发,向他们学习写作,这本身就是一件终身成长的事情,现在的我,在经历短暂的小成功后,归于平淡,在反思中,意识到自己差的东西太多,过去虚度的年月也太多,我将更加急切的学习知识,实践知识,我有一种从来都没有过的学习冲动。

 

这种冲动,肯定会影响我的余生,即便没有成绩,即便没有成就,不能像陈忠实一样,写出一部垫棺材的小说,对我而言,也是在成长的,这种成长会带给我巨大的快乐。

 

成长型思维模式,这是一个立志终身成长者应该拥有的思维模式,有这种模式,不会对他人的成功产生嫉妒,嫉妒害了我半辈子,有了这种模式,不会对现在的处境感到屈辱,处境本身是没有好坏的,有了这种模式,更会在学习中,发现更多的可学之处,坦然而真诚的吸收知识,直至掌握,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这本书是一本好书,真诚向您推荐。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