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需求和困惑,需要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生活
时间:2018-10-24 11:27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殷国雄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八中学教师,《中国教育报》2016年十大阅读人物提名奖获得者,《教师博览》签约作者,蒲公英评论网特约评论员,苏州半书房伴读嘉宾。 9月3日,开学第一节正式语文课,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八中学教师殷国雄跟新入学的初一学生说:“今天咱们聊聊语文学习的烦恼,如何?”学生们一听乐了,这个话题太有话说:背书很痛苦;做一堆试卷分数下滑很痛苦;语文老师啰啰嗦嗦拖堂很痛苦;默写不出,被罚抄50遍很痛苦;作文写不出,编凑字数为满足500字的要求很痛苦…… 听着孩子的“吐槽”,殷国雄并不觉得惊讶,可以说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张家港市第八中学实际上是一所乡镇中学,这所处于城乡接合部的初中所招收的学生,多数都是在小学六年中有“欠账”的学生,他们或多或少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所以他们学习过程的痛苦也可想而知。 开学第一课后的两天,殷国雄上了一节“影视课”——观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语文课还能看电影?学生很开心。观影结束,殷国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的感受,为什么叫“放牛班”?池塘之底的校名给人什么感觉……也许是电影里那些孩子的青春和叛逆引起了他们的共鸣,讨论进行得很热烈。 让学生“吐槽”,让学生观影、讨论,这只是个开始,未来三年的语文课,不仅看电影,还有读书;不仅读书,上课还会引入游戏……殷国雄有一个庞大的读写课程计划,他要围绕学生成长中的需求和困惑,与学生一起创设课程,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生活。 1 玩转课堂 根据许多学生的经验,语文老师的主业就是讲课、检查背诵与默写,而这位殷老师彻底打破了他们的既有经验。学生说:“殷老师的课堂不以讲课为主,而是将我们分成4人或5人的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让我们一起讨论问题。最后,殷老师会特意挑两个来自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PK。”殷国雄还在课堂上实行积分制,小组PK中获胜的小组可以加分,默写也有一定的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额可以换奖品,比如书。 “老师教我们的并不是单单依靠书本,而是扩大到课外文章以及书籍,他特别强调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殷国雄从不把书上的知识看得特别重要。他认为,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对话。“对话”不是“问答”,问答往往是教师以自我价值的倾向替代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而对话中教师不做价值观的直接输出,而成为一个材料、事实的提供者。提供材料是为了提出问题,课堂应该是学生讨论问题、思维碰撞的地方。因此,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殷国雄引导学生思考和辨析,鼓励他们可赞同、可批评、可继续延伸。比如《海燕》一课,作者高尔基一生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殷国雄觉得这是一个引导学生体验和思考知识分子的典型样本。在印发相关阅读材料后,殷国雄布置学生阅读和摘录点评,希望他们去感受和思考与知识分子独立性相关的话题,学生展示出来的独立思考能力让殷国雄刮目相看。 对话,既包括与教材的对话,也包括与生活、与他人对话。因此,殷国雄利用多种方式建立对话平台:与教材的对话,整本书阅读,将教育内容渗透于游戏方式,让学生发起学习内容与方向,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在上《威尼斯商人》一课时,殷国雄花了一周时间完成了《威尼斯商人》的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对所有人物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此外他还带学生读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作为延伸。在上文言文时,殷国雄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比如上《三国志》时,殷国雄结合桌游《三国杀》填补了只上课内文言文的局限性。即便是初三,殷国雄也会定期组织一月一次的电影课。除了电影,殷国雄还会言传。学生特别喜欢他的“我来简单说两句”“这两句不是说语文的课本知识,而是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雾霾讲到经济学,从不做告密者讲到不要出卖朋友……” 殷国雄不断尝试教育的各种可能。几年的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课程:初中生古诗文诗人作家专题,莎士比亚作品阅读,手游带动经济学专题阅读,电影鉴赏的教育专题,结合教材的战争主题阅读,切合学生身心成长的性教育主题,毕业季的“回望校园”,父亲节主题“脆弱的爸爸”…… 2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在许多人看来,殷国雄的课堂话题范围之大,甚至有点天马行空;内容之广泛,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何进入课堂的是这些而非那些?又为何选择这样的方式?标准是什么? 殷国雄说,他的标准并不复杂——学生的成长需求特别是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就是他设置课程的依据。 一直以来,殷国雄都主张把“激发生命成长”作为教育的第一目标。而“我们当下的课程观和课程实践似乎有意无意忽略了学生的成长需求,无论是学科的选择和设立,还是主题之下的综合课程的创设,更多是一种成年人的意志和选择,缺乏对学生成长需求的关注和探讨。”殷国雄认为,无论成年人的选择如何正确与高尚,不把学生的成长需求作为设置课程的依据,便是无视学生的课程权利。 因此,殷国雄的课程实践首先从学生的成长困惑出发。2016年,殷国雄看到学生沈秋月在随笔里哀叹:“作为班长,向班主任反映班级情况总会被同学鄙视,说我打小报告。不如实说,班主任又不满意,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殷国雄立即以“告密文化”为主题编发文本讲义,选了电影《闻香识女人》,组织学生观看了重庆张万国老师参照宪政运行的班级管理小视频。殷国雄围绕这个主题做了一个课程单元,组织学生梳理和交流、对话和写作,引导学生思考“告密”的荒诞,知道为人伦理之底线。 去年11月,殷国雄预设了“不堪又挣扎的父亲”主题,在电影课上给学生放了《海底总动员》。有意思的是,结合电影,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讨论起了“未来选择职业,你是想留在鱼缸里拥有稳定与安全还是想游向大海寻找无限可能与精彩”的话题,这远超他预设的关于父亲的话题。于是,殷国雄索性依据学生实际,课上组织学生深入交流“选择鱼缸还是大海”的话题,并就此话题布置了不少于300字的随笔写作。 殷国雄说,好的课堂不能有太多的预设,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随时进行内容转换。“我希望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出现各种各样生长的可能性。我认为未来的课程改革,关键是在国家课程的标准下让每个教室、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长出无限的可能性。我们要把选择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当教师在教学中真正结合了学生自身的经历、体验、困惑,试图去解决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那他就不会再去苛责学生的学习基础,而学习基础似乎也不再那么重要,因为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有自己的感受,他们清楚自己的痛苦与骄傲。 3 激活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在殷国雄心里,让学生掌握方法、独立思考比知道答案重要,因此在激发学生的体验与思考上,他不惜时间和精力。讨论课上,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言,往往一节课只讨论一个问题,浪费了许多时间,但是殷国雄脸上依旧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当下的学生不玩游戏几乎不可能,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殷国雄把游戏引入教学,给学生讲解《三国志》;为了解英雄技能与史书的关系,殷国雄特意去玩《王者荣耀》;从初一开始,殷国雄每学期引入一款桌游,这些游戏与经济学常识、史书阅读、习作练习相结合……学生陈龙飞感叹“做游戏也得有文化”,他觉得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原来史书里有这么多隐藏的信息,只看字面的意思根本不够。“游戏不是学习的敌人。”殷国雄说。 “殷老师的课好玩,但也恐怖。”已经毕业的学生张鹏说。“同样一篇作文,他会一个劲地追着我们写,最恐怖的一篇作文全班至少平均重写了5遍。写不好,他会死抓着我们不放。”对于这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孩子,写作简直是死穴。殷国雄认为,学生不会写考场作文,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体验,缺乏思考。他的作文练习,注重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对于自己看似琐碎生活的思考,并从中发现意义。 殷国雄喜欢与学生一起解决作文的审题和切题技巧。他告诉学生,任何题目特别是象征意义的作文题,都可以切入到亲情、友情、师生情的写作;写出人物前后的对比,注意变化和层次。但这些技巧不是殷国雄作文练习的重点,重点是激活学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思考。所以,殷国雄选了四首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的主题歌曲,如果学生真的不会写,“他会给我们听歌,引导我们回顾和体验,我们还按他的目录建了一个歌单。”学生说。 殷国雄重视作文的个性化修改,依据每个学生的作文给出修改意见。殷国雄觉得作文要么不写,要么就反复修改,尽可能让学生有个性化的提升。学生陈龙飞回忆说,他们最害怕的就是作文课,经常是一篇作文反复修改几次。那些被殷老师面批作文的情形至今仍令陈龙飞记忆深刻。“这次作文写得不错,比上一次好很多。”殷国雄看着手中的作文本作出了评价,站在一旁的陈龙飞脸庞微红,眼神中透露出欣喜。“不过还是不行,再写一遍好不好……” 殷国雄说,作文就要反复写,慢慢就会发现自己的进步。一篇作文重写5遍是怎样的体验?陈龙飞说,这是个漫长的路程,但回头看,绝对不是无趣的路程。 4 学生成为学习内容的发起者 殷国雄不仅关注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权利,更注重归还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权利,原因很简单,他认为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个人的体验,哪怕应试也不例外。 初三下学期做现代文阅读备考,殷国雄准备了龙应台的《目送》做为阅读的练习。他把苏州中考这几年题目和答案先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总结一下答题技巧,并且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目送》,根据苏州中考的答题标准和要求出几道题,自己做好标准答案并赋分,互相测试一下。王备——一个平时几乎不做作业的学生,拟出了“为什么以‘目送’为题,而不是以‘背影’为题”的高水准问题,引得全班惊呼。 “我觉得学生出的有些题目比中考老师的命题出得还要好。”殷国雄认为,未来的学习,一定是学生产生学习方向,教师转型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帮助者、组织者、学习平台的搭建者,教师不再扮演知识权威的角色。每个学生成为学习内容的发起者,才是学习权利的真正归还。 学生们说,殷老师上课的方式会与时俱进。“从前总是他抛出问题让我们解答,现在他会让我们抛出问题,再让我们自己来解答。他总是说,懂得了怎么出题,就懂得了出题老师在想什么,就能相对容易应对中考。” 5 总得去试试 23岁大学毕业时,殷国雄便在张家港市第八中学开始了从教生涯。25岁到31岁,殷国雄去城里的民办学校待了6年,31岁又调回张家港市第八中学。参加工作至今,在外来务工子女已经占到大半的张家港市第八中学,殷国雄总共教书9年。当初离开这里,部分原因是对好生源的期待。如今他又主动回到这里,其实回到的不仅仅是学校,更是教育的初心。殷国雄认识到,好的老师不会追求有好的学生,他会发现、挖掘、培养优秀的学生。学生不应该成为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优秀”教师更不应该“利用”学生。 去年5月,一次上课,殷国雄发现有4个学生不在,问其他学生才知道从上节课开始他们就在厕所打牌。这种情况,八中的教师和学生已经习以为常。殷国雄也经常有挫败感,“那是教师的心理常态。我们这样的学校更是如此,有时下了课,我会沮丧得一动不动,坐在椅子上,我觉得学生不再需要我。事实上,学生的问题教师只能想办法激发他,不管强制还是鼓励,都要以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成长为着眼点。” 现状虽然如此,但殷国雄觉得,学生还在最好的年华,有无限的可能性,教师总得尝试让改变发生。“准确地说,我做这些不是因为学生发生变化,而是我觉得有必要这么做。学生不变化,我也得做。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和期许,能不能做到是另一码事。我不能要求学生一定要满足我的预期,这也是变相的强制。”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