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人,都很有福气,路反而越走越宽
时间:2021-04-02 10:3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1 假装出来的合群,结局都是筋疲力竭 你是否还记得上一次饭局是什么时候,是否还记得那些违背意愿的奉承话、祝酒词?无奈,无力,又不甘心,让你分分钟忍不住想要逃离。 在推杯换盏的喧闹中,多少合群的欢愉其实并非出自本心。 这一辈子,很多人其实都是被迫成长的。小时候被迫学习,长大了被迫结婚,成家了被迫照顾老小、讨好公司领导,这在所有人看来这都是理所应当的。 于是我们忘了这一辈子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当下的状态又是否与本心相悖,而事实证明,许多的“合群”都是迫于无奈。 有人说,工作好累,因为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忙在着处理人际关系。 网上有个与此有关的帖子,其回复的无一例外都是因此疲惫而厌倦,有一条是这么说的:因为疫情不用去公司上班,虽然在家很无趣,但这两个月却觉得无比轻松,不用面对同事和领导的感觉实在太爽了! 去年有一则新闻上了热搜,一男子应酬到深夜,喝醉了瘫倒在路边,路过的交警发现了,急忙联系了他的女友。女友到达现场后,男子抱着女友,嘴里一直说“对不起”,因为工作,不得不半夜应酬,心里想给女友更好的生活,但现实却是倒在路边不省人事。 有谁愿意深更半夜还在为生活奔波?有谁愿意喝醉后直接倒在马路边?没人愿意,而现实所迫,他们不得不低下头,放下自尊,跟大家打成一片,表现出很喜欢社交的样子。 这样无奈又心酸的例子数不胜数,婚姻中的男女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也不得不做出许多妥协,跟老师、其他家长打成一片,跟虚伪势力的亲戚有说有笑,而他们最大的损失就是,失去了自由。 中国传统观念一直深入人心,它时刻提醒我们,我们不能任性而为。 这本是传达的责任,但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如今,这种观念早已变质,它成了枷锁,成了束缚,成了每个选择面前强制性的唯一被迫抉择,成了“不能只为自己”,而是“要为了别人”。 但这种“为了别人而活”的合群,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心力交瘁。 2 高质量的生活,其实是独处 毫不夸张地说,人是活在各种桎梏之中的,但如此就没有了自我吗? 并不是。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有第二个选择,过年的时候去享受一个人的难得的清闲时光,孩子长大后去尝试还未完成的梦想,拒绝不想参加的聚会,然后偷得浮生半日闲。 还记得那个“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孩吗? 这句话曾给了许多人美好,它如同敢于打破陈规的榔头奋力一锤,如同所有嘈杂中的一处清净之地,看似格格不入,却是很多人心之所向的。 很多远行都是孤单的,一个人去西藏净化心灵,去丽江盼一次艳遇,去北方孤独过几年,而很多成功也都是孤独的,电影《至爱梵高》中,不追求与世俗融合的梵高是孤独的,他自己曾说:只有画画能表达我心之所念。 贝多芬是孤独的,因为选择内心的纯净,所以才有流传百世的佳作。 我们不一定非要遭遇多少磨难才能功成名就,但可以在纷杂的尘世中寻觅心之所属,不论是伟人还是普通的打工人,其实无非就是做了第二个选择,选择与自己独处罢了。 对比“热闹”中的精神挥霍,独处是内在的放松,与自我的思考。 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违心的事,去追求独处并乐在其中,且现实生活中,那些生活质量较高的人,也更愿意图一份清净。 你会发现清晨的小区有人独自晨跑,图书馆的角落有人独自阅读,万家灯火时,也有人独自坐在高楼眺望繁华,他们并不是孤独的,因为他们是以享受的姿态在迎接这一切。 3 不要因为害怕孤独而陷入喧闹 从心里层面分析,人都是想表现自己,而非困于各种束缚中。 比如我们常说的“梦想”,梦想这个词不仅存在于当代年轻人当中,不信你可以问问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肯定能得到一个意想不到却又惋惜的回答。 再说一个常被用来剖析的“人生意义”,这个词承载了过多的期盼,也承载了过多的遗憾,因为大多数人在半途就被困住,而止步不前。 或是无奈,或是无法抵御异样眼光而卑怯,或是害怕孤独而选择放弃,总之他们最后都躲进了世俗的喧闹中,垂着眼眸,试图掩藏曾经的期望。 如今的你,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琐事,想想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意义又是如何,这样的“热闹”是你想要的吗? 觥筹交错间,又有多少人在真心庆贺。 你不去改变,当真是无奈,还是不敢?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也都不喜欢孤独,于是可以说,我们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抵御孤独,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了身不由己的交换,而有的人选择了将孤独包容,前者陷入了平庸,后者活成了自己。 高质量的生活是独处,而无法逃离喧闹的枷锁注定平庸。 人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有一个词叫做“自甘堕落”,短短在世几十年,如果我们大半的时光都在费在烦心事上,那么意义为何?世界虽喧哗,内心尚可清净,人世虽浮沉,行走尚有是非。 想要摆脱平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自己。 感谢您的阅读,关注76,带给你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