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心理关怀的中国儿童,正在用口吃封闭自己的交流
时间:2021-05-16 14:0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中国有多少口吃儿童呢?一百万?两百万?还是三百万?在2003年,一份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有600万的口吃儿童。而现在,这个数字没有人知道,医学界只有这样一个固定的百分比:青少年的患病率为2%左右,儿童口吃的发病率更高,约达到5%。
事实上,口吃儿童的蔓延不仅体现在中国儿童身上,在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也较为明显,根据默多克儿童研究所及墨尔本大学共同发布的一份研究表明,在4岁以下的澳童中,10个就有1个患有口吃。至于英美等国家,更是口吃蔓延的重灾区。 口吃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的一例口吃距今已经大约三千多年,这已经比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历史都要长了。按理说口吃被发现的这么早,人们应该已经找到改变它的方法了吧?很可惜,不管是古希腊时期含着石子说话的方法,还是近代血腥的割舌手术,都让口吃矫正走入了一个误区。 尤其是随着近代对人类大脑的解剖深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医学界认为口吃是由于神经压迫或神经中枢损伤导致的语言问题。然而到了现代,医学界逐渐推翻了原先对于口吃原因的猜测,而医学界之所以做出这个猜测的原因,则来自于一场62年后才揭开的“黑暗实验”。 作为人类语言病理学先驱之一的温德尔·约翰逊,利用实验对照组的方式对22名儿童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实验,他通过语言暴力、心理压迫、情绪变化、突然打断等方式导致原本说话正常的儿童也逐渐变得口吃。当这位科学家功成名就后,那22名儿童一生都生活在梦魇当中。 温德尔·约翰逊固然为人类的语言问题做出了贡献,但22名儿童的命运却被他断送,成为美国典型的“破产者”,一辈子生活在美国的最底层,甚至有些人因此而自杀。
心理和口吃的联系很紧密?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医学界对口吃存在着两种认知,一种认为口吃是一种不良的语言状态,不需要在意,另一种则认为口吃受神经中枢影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病症。而五十年代之后,口吃是一种语言障碍的事实逐渐被大部分科学家认同,到了现在,口吃是语言障碍的事实已经成为定论。 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口吃呢?这个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也逐渐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面慢慢揭开。情绪的变化、心理状态的消极、性格的缺陷以及语言状态的紊乱都会导致儿童形成口吃,严重一些甚至还会伴随他们一生。 在大多数中国父母的教育观念当中,很难注意到孩子自我发展的变化,因此对他们的心理关怀相当缺乏。很多孩子在学校、社会中遭遇打击后向父母诉说,得到的却是毫不在意,在父母眼中,这些不过是小孩子遇到的小问题。然而,恰恰是这些小问题,让众多的问题出现在了孩子的生活当中。 在接触过很多口吃儿童之后,小编发现他们有着一个相似的特点:不自信、性格暴躁、平时比较消极不主动。按理说这些特质表现得很明白,父母也能够看到。但实际上,大多数的父母都不会注意到这些。
尝试关注孩子,让他们主动面对口吃 不管是对于学龄前儿童还是对于青春期少年,语言的流畅都是一种最基本的要求,因为这影响着他们能否与人正常交往。然而,心理状态的悲观和消极往往让这些孩子无法正确面对自我,也不知道如何改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 对大多数口吃儿童而言,他们面对口吃时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改变,而是去躲避。因为担心口吃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另类,会遭遇别人的歧视,因此口吃儿童、少年往往选择隐藏自己,比如减少说话的频率或控制自己主动表达的欲望。这样,他们在其他人眼中或许只是不爱说话却并非口吃。 恐惧、担心、害怕在一段时间中成为不少口吃儿童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少老师和父母还疑惑孩子为什么不敢说话,以为孩子是哪里生病了。可实际上是孩子担心自己开口后会被别人嘲笑。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也曾发生在许多口吃儿童的身上,往往是高兴去上学、难过回到家。
假如父母们决定要改变孩子口吃的问题,你们要记住,口吃矫正不仅需要专业的训练,还需要心理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好好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