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不让你知道的事情,你会越想知道
时间:2021-08-28 11:1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史翠珊效应 时间倒退回2003年,美国歌手兼演员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为了不让人知道,自己住的地方从空中被拍摄的照片,对摄影师肯尼思·阿德尔曼和网站Pictopia.com提起了诉讼,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什么这位史小姐被拍到了照片就马上状告摄影师呢?难道是因为她在家里的时候连衣服都。
打住打住,连我都上钩了,想知道她到底被拍到了什么。结果呢,史小姐败诉,这件事情反而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第2个月就有多达42万人点击这个网站,来看史小姐被拍摄的隐私照片。 之后,就有美国的博客作家麦克·麦斯尼克提出了「史翠珊效应」(Streisand effect)一词,来形容类似的现象。 在我们的百度百科里也有这个词的定义:“试图阻止大众了解某些内容,或打压特定的网络信息,结果适得其反,反而使该事件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这个放在我们中文里面其实就是,欲盖弥彰。”
原本没有人注意到的事情,被某些人隐瞒了以后,就好像是在告诉人们「这里有不想让人知道的重要秘密哦」,反而是等于进行了大范围的宣传。 心理抗拒 不过呢「史翠珊效应」一词并不是正规的心理学用语,在心理学中这类现象被称之为「心理抗拒」(psychological reactance)。 它的定义是:「选择自由」受到外界威胁时,产生的「恢复自由」的逆反心理。也就是说,人们被强迫做什么的时候,容易产生反抗心的意思。 美国的心理学家,杰克·布鲁姆(Jack W. Brehm,1928-2009)是通过一个实验提出的「心理抗拒」这个词,实验的具体内容就不详细说明了。结果显示,人生下来就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的欲望。如果被别人强迫的话,就会感到厌恶。当某件事情被禁止时,人们反而会想去做。这就是「心理抗拒」的产生机制,是人类的本能。
而它有2个特点: 第一,即使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内容,也会无意识地排斥。这也是很多人听不进好言相劝的原因之一,和总是会有人抬杠的原因。 第二,男性的「心理抗拒」反应比女性更强烈。也就是说,男性更不喜欢被束缚住选择自由。 「心理抗拒」随处可见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心理抗拒」。 比如,如果某博的一个热搜在很短的时间内不见了,虽然网民们不知道某博是否真的有特别处理的意图,但是由于这种让人觉得好像是有某种暗搓搓操作的行为,就容易造成网民们更多的揣测,反而适得其反,容易生出更多的相关词条。 又比如,男朋友的手机平时坦然地放着没事,但是如果他把手机翻过来放,或者连洗澡的时候都带着手机,那么女生反而会想看看他的手机里面藏了什么秘密。
或者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些标题党的文章或视频,写着“千万不要点进来看”,反而会忍不住想点进去看一看,到底里面说了什么。 再比如,爸爸妈妈对孩子说:“不准打游戏!好好写作业。”可是孩子们可能会在爸妈看不到的地方,花更多的时间打游戏。
而明明是普通的照片,如果打上了马赛克,人们就会有一探究竟的想法,想知道马赛克下面到底是什么情况。 其中最著名的「心理抗拒」是男女恋爱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如果两人的爱情被周围的人反对的话,就会想要反抗,变得更加喜欢对方。(主要内容讲的是有世仇的两大家族,他们的孩子,青年男女,罗密欧和朱丽叶相爱了,但是却被家族反对,于是他们迎难而上,越挫越勇,屡败屡战,最终生命走向终结的故事。)
所有这些事情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当人被强迫做某事,或者被剥夺「选择自由」时,就会无意识地想要反对它。所以越是不让你知道的事情,你就会越想知道。 后来这个理论也被商家们知道了,就开始运用到营销手段当中。明明和普通的商品没有很大区别,但是只要换成快闪店、限定只卖一段时间的产品(日本的商家就很擅长使用这种营销手段),或者球鞋只有1000双卖完绝版等等,都能让人更多地想要买买买。
这些都是商家很好地运用了心理学,了解消费者害怕失去「选择自由」,在能买的时候就会想要赶紧买的心理,结果很可能就是商家赚到了比平时翻N倍的销售额。 看看,是不是都是套路。 现在,我们了解了人类的这个本性,是不是就能反其道而行之了呢? 答案是可以的,效果怎么样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情况不同,而且还需要注意度。过于强烈的禁止和限制,人们反而很难产生反抗的欲望了。 人类心理就是那么地难以捉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