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职场压力 >

民意表达外化 网络热词折射网民关注

 现代社会,互联网成为人们表达意见、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空间,它使人类思维半径加宽,深度加大,精确度加深。这种思维方式变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即是网络语言的变迁,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网络热词的产生。网络热词,折射出一定时期内网民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和现象,反映了网民对现实社会的观点与立场。某种程度上,网络热词已经成为民意表达的符号,体现出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及其背后的公民意识。
  
  网络热词是民意表达的外化表现
  
  网上产生并流行的热词常与社会热点事件相关,是网民情感和意见的表达。以互动百科发布的2010年十大网络热词为例,“涨时代”是网民对2010年物价疯涨现象的感慨,“蒜你狠”、“苹什么”、“糖高宗”等,生动形象地说明物价疯涨对百姓心理底线的挑战。“炫父”指炫耀父辈的权势和能力,以为凭此能搞定一切的社会现象,该词源于一起校园车祸案中肇事者“我爸是李刚”的叫嚣,表达出网民对这种骄横行径的集体不满。3Q战争意指360与腾讯的纷争,由于QQ和360在各自领域垄断性的覆盖率,多数网民被迫卷入这场互联网战役,两家公司对用户的绑架行为最终引发网民的声讨浪潮。
  
  “西毕生”、“恨爹不成刚”、“一个艰难的决定”等热词,高度浓缩且形象、精准,可以感染多数网民,形成网络民意。而网络的普及、网民群体的扩大又反过来推动热词的形成和传播。网友乐此不疲地创造并使用热词,既是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聚焦,也是“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对民生热点的关注、对不良现象的批评”,属于网络民意表达的方式之一。
  
  网民个体意见表达的思维特征
  
  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思维形成并积累起来的。网络热词是网民表达个人意见的载体,热词的产生和发展在微观上即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不仅具备思维的一般特征,也有着自身的特色。
  
  间接性和概括性。对思维的定义虽在表述上略有差异,但大都持“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一说。思维的间接性指思维活动常“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网民通过热词表情达意时,通常不是直陈社会弊端,而是借由相关事件中的典型词语间接反映观点与倾向。如“躲猫猫”、“俯卧撑”、“压力差”等,都折射出网民对于相关事件或现象的不满与思索,以及对社会弊端的无奈调侃。网络热词是网民对社会事件关键词的浓缩与提炼,是对社会现象核心意义的总结,具有概括性。“恨爹不成刚”代表普通民众对“官二代”享有各种优待现象的不满;“给力”可以用到任何表示赞扬的场合;“压力山大”则概括了现代白领面对的各类困境与挑战。
  
  网络热词折射民意表达的心理动力:从众。从群体心理角度来看,网络热词的广泛传播是借助网络社会群体中的从众心理实现的。群体施加压力使个体从众有两种形式:信息性压力和群体规范压力。目前,网络是人们接收和交流信息最重要的途径,对网络热词的创造、使用和传播成为网民辨别同类人群的主要标志。为了避免遭受信息压力,网民群体积极参与“全民造词运动”,网络热词随之不断涌现。
  
  此外,群体成员相互交流彼此影响,会形成一套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评判标准。群体心理学家塞奇·莫斯科维奇指出,个体在群体中会有意无意地将群体的行为方式强加于己,力求与群体保持一致。唯有如此,个体才能感到自己确实属于某个群体。基于群体心理的推动,新颖且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一旦出现,便会迅速成为在线交流的新范式,逐步被网络社会群体成员接纳,成为网络热词。经过时间的发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