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网络心理 >

应用心理学,让孩子自然而然学会垃圾分类

国内推广垃圾分类有十年了,直到最近才以上海为重点城市,开始严格执法。一时间,民众叫苦连天。许多大人像刚学步的孩子,一边学习,一边犯错。

 

即使是大人,都会在学习垃圾分类上遇到困难,更何况认知能力相对不足的孩子。面对孩子,如何让孩子成为环保尖兵的一份子,伤透不少大人的脑筋。

 

这并不是父母的问题,而是所有推广垃圾分类的国家都会遇到的难题。幸好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有效帮孩子的学习提速,让孩子更容易学会垃圾分类。

 

从消极的意义上说,快速学好垃圾分类,可以避免孩子违规受罚;从积极的意义来说,让孩子及早学好垃圾分类,能让孩子和父母一起,成为肩负社会责任的好公民。

 

下面我们就谈谈该怎么做:

 

 

一、改变行为,先改变观点

 

心理咨询有个「认知行为治疗」(CBT)学派,讲求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进而改变人的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的认知是种限制,就像那句俗谚「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当我们的认知贫乏,我们就只能在贫乏的认知中找答案,自然能找到的答案有限。

 

所以从CBT的角度,我们告诉孩子「垃圾」是什么,会对孩子的认知产生影响,这个影响连带会影响行为。

 

比如在瑞典,他们不把垃圾视为肮脏、恶心、「剩余」的东西。

 

瑞典人把垃圾视为「资源」,垃圾可以回收,变成火力发电的原料,甚至瑞典国内垃圾不够,还买国外垃圾当燃料。颠覆常人讨厌垃圾,敬垃圾远之的观点。

 

所以你跟孩子解释垃圾,你是从剩余的角度,还是资源的角度,决定儿子对待垃圾的观点。

 

当孩子也把垃圾当成资源,他对垃圾的嫌弃感减少,也就更容易愿意去从事与垃圾相关的事务,包括垃圾分类。

 

二、增加认识的完整性,了解垃圾的生命史

 

当我们对一样东西有完整的认识,我们在心理上会更容易接受。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有一定交情的人,我们不容易跟他起冲突。因为在冲突即将发生时,我们对这个人认识的程度会影响我们对他的情感。

 

像是路上两个人撞在一起,原本两人都有些火气,当他们了解彼此的背景,比如有几个孩子、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为什么走路那么着急等,我们就更不会把对方当成一个和自己无关的东西,毫无忌惮的抛出我们的情绪。甚至我们的同理心会被引发,主动原谅对方。

 

从CBT出发,我们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垃圾,避免他们因为先入为主的恶感,影响他们从事相关事务抗拒心理。

 

进而,我们要试着改变孩子对垃圾的刻板印象。但光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让垃圾分类变成一种规范。孩子也许会听从父母的命令,去遵守规范,但在他心中,并没有种下理解的种子。一旦父母不监督孩子,孩子就可能偷懒。

 

这部分,我们需要增进孩子对垃圾的理解,使他知道自己自己在处理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比如一个铝罐为什么要回收,从铝罐还是矿物的状态,如何一路加工成为我们使用的产品,又如何在使用后能够通过回收,重获新生。

 

当孩子对这个过程有了理解,他看到一只喝完的铝罐,他对铝罐的认识就不会只是没用的垃圾,因为他能看见这个铝罐的完整价值,增强做垃圾分类的动力。

 

 

三、从简单开始:减量、再利用、资源回收

 

教育心理学中一项基本概念,就是教学要从「简单开始」。

 

这个简单不只是难度从易到难,而是在难度的变化之外,能够让孩子把每个阶段学到的知识,有效转化为应对下阶段难题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鹰架里问」。

 

譬如对于不会写代码的人,让他写十行代码,跟着要他写一百行代码,看起来由易到难,实际上难度没变,因为只是写代码,没有方法上的教学,无助于写代码能力的提升。

 

在我们教育孩子垃圾分类,同样也要以此为出发点,去设计时间性的分类练习。

 

以德国幼儿园的教育法,我们可以用三阶段法:

 

A. 从垃圾「减量」开始

先降低制造垃圾的使用量,比如带孩子出去买东西,先教孩子少拿塑料袋、自备免洗餐具、点菜不要过量,以免留下很多厨余垃圾等。

 

B. 教导孩子建立「再利用」概念

当孩子开始懂得在生活中做垃圾减量,接着教孩子眼见事物都具备再利用的价值。比如家里种盆栽,我们可以带孩子搜集小区花圃的落叶,做成落叶堆肥。通过类似方法,让孩子知道很多东西之所以变成垃圾,是因为浪费,浪费在于缺乏再利用的认识。

 

C. 和「资源回收」措施结合

当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垃圾减量,建立再利用的知识。我们就可以跟现行的资源回收进行更好的结合,当孩子知道各种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价值,孩子就不只是执行大人的命令,而是在实现自己改变的力量。

 

在这部分,有件需要我们注意的执行关键,就是注意孩子的「认知负荷」。

 

各位如果有看过TED的演讲,会发现TED的演讲者,他们的投影片都做的非常简炼,基本是黑底、白字、少许重点突出的图片。

 

这种做法是因为当投影片有太多文字、图片,甚至加上声光效果,会增加听众的认知负荷。

 

简单说,当我们接受信息,我们的感官很忙,大脑也很忙。所以当我们感官接受信息量太多、太复杂,我们的感官和大脑就会忙不过来,像计算机CPU运转超载,反而无法吞下这些信息。

 

所以当我们让孩子参与资源回收的实际工作,以上海为例,上海分了四种类型: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

 

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只要认识干垃圾和湿垃圾,从减少类型开始。或者我们可以一次介绍四种类型,但每种类型各挑一样对应的东西介绍。

 

让孩子刚开始学习,不会一下因为信息庞大,干脆放弃分类。

 

四、从游戏中学习

 

无论对孩子或成人,游戏是学习最好的方式之一。

 

在垃圾分类方面,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让孩子降低逆反心理,快速对垃圾分类上手。

 

比方我们可以把常见的垃圾做成卡片,卡片有四种颜色,象征四种类型。然后我们跟孩子玩造句,让孩子们轮流抽卡,然后就卡片上的东西造句。造完句子,把卡片分别扔进写有四种垃圾类型的箱子。

 

此外,游戏可以规定奖励,让表现好的孩子得到奖赏。

 

通过游戏和奖励,可以让孩子在正向情绪中学习,降低传统教育的压力和束缚感,提升学习吸收力和效率。

 

附带一提,游戏设计不必墨守成规,每个家庭和班级可以发挥自身特色,建立特色化的游戏。

 

 

结语:让孩子跟我们一起做

 

垃圾分类不是大人或孩子的难题,而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尽管有各种基于心理学的方式,让孩子更容易学会垃圾分类。

 

但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大人以身作则,作孩子的好榜样。最好还能让孩子发挥监督的责任,让他们在大人做错的时候,扮演提醒的角色。

 

当成人都把垃圾分类当成自己的事,日日躬行,直到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并通过教育一代代的孩子履行环保工作,使生活环境更加宜居,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下一代的愿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