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真的不是一件坏事
时间:2021-08-22 15:0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曾经认为自卑是一种努力想要摆脱的情绪,直到读了阿德勒的这本《儿童教育心理学》,才明白原来自卑原来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而且如果运用得当,不仅不是坏事,还能加快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恰恰是自以为是,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无知,也可以说自以为是不仅让一个人变得更加糟糕,也让生活陷入了紊乱状态。 阿德勒认为成年人的问题主要分为自我认知与理性自我两种。它的意思是正是因为认知的不同才引起了行为的不同,无论是理性自我还是认知都是由于儿童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营养而造成缺失。
也可以说成年人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性格,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因为在固定思维下,他们很难了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情绪,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或讨厌一件事,甚至默认为这是天生如此。 成年人正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各种不完美,才会产生自卑心理。总是认为别人什么都好,而自己则一无是处,进而会产生焦虑与攀比情绪。 针对这一现象阿德勒在书中也提出了“人格统一体”的概念,意思是每个人都会产生对自己直观的一些感受,并将感觉当作是客观事实。这就出现了认知偏差,也就是说个人认为的并不一定是事实。
因为自卑的产生的根源是我们怕被别人轻视,害怕得不到别人的承认,所以才会产生自卑心理,但实际上这种感觉和判断并不准确。 在书中,阿德勒也提出自卑并非是一件坏事。所谓自卑是与个体人格相关的探索或目标形成活动以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学事实为基础。 也可以说自卑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只要对自卑正确引导,不仅不会变成负面情绪,而且会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并激励通过改善个人的情况来消除心理的自卑感。 拿我自己来说,2019年前我曾是一个特别自卑的人,总感觉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行,看别人都是优秀和卓越,轮到自己是满满的嫌弃。
但正是因为自卑感,所以在随后的一年多中,每天坚持读书、写作,后来今年六月份来又坚持每天的晨跑,才慢慢就从自卑中挣脱出来。 纵观我的成长历程,跟阿德勒提出的心理历程相似,同样是从自卑到自省,再到自觉行动,最后到自信养成的过程。 从心理学上来看,通过改善个人的行为来减轻自卑感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和心理补偿机制如果运用不好,会增加自卑感,从而造成整个人状态越来越差。而想要通过自卑走向正向,则需要通过乐观、积极以及持续坚持来获得自我认同感。
由此可见:自卑真的不是坏事情,但是前提是我们要具备正向力量,也就是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我们想要改变自卑,就要追溯到童年的心理补偿性格形成原因,阿德勒也提出了三种成因: 首先,身体缺陷导致。这个主要指天生的身体残缺,让我们从小会有种自卑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承认,这种自卑感就会加剧; 其次,从小被严厉对待。也可以说从小被管理太严的小孩,即便成人后也会有着性格的懦弱以及内心会有阴影;
最后,被过分溺爱。被过分溺爱的孩子会变成“巨婴”或者自理能力特别差,这样在遭遇挫折或变故时,就会变得不堪一击。 这三个因素都是自卑形成的常见原因,也只有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将自卑感逐渐转化为优越感,从而走向成功。更多童年生活对心理的影响及应对方案,点击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 这不仅需要我们接受自卑的现状,还要降低对优越感的追求。这是因为表面上的优越感看起来闪闪发光,但实际上是内心懦弱和自卑的一种表现。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时,就会遭遇滑铁卢。 而真正要使我们摆脱自卑,获得成功的方法就是面对现实,逐渐抛弃内心的虚荣与不安全感,逐渐拥有强大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焦虑和对于虚荣的依赖。
另外,目标感可以淡化我们的自卑心理,当我们拥有目标时,就会把注意力更多放在努力的过程中,而不是去过多关注情绪。 从阿德勒的这本书中,我们也能得到这样的启示,那就是: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自以为是,也可以说只要通过正向的努力,自卑不仅可以化解,而且还可以转化为成功的路径。 今日话题:你的生活中有过自卑吗?你是怎样面对的?欢迎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爱读书的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