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网络心理 >

如何让孩子成功的走出忧郁

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儿童是无忧无虑的,不会有忧郁。果真如此吗?殊不知,儿童正用他们的眼睛在观察与感受,儿童对周遭事情形成的解释,往往出乎家长意料;事实上,因为儿童不像家长那样会使用语言来表示心情不好,他们只是不知如何诉说罢了,并非没有忧郁的心情。
  你家孩子忧郁吗
  案例一:5岁的明明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经常不肯去上幼儿园。一到早上,就赖床不肯起,就算勉强起来也是不吃不喝的,一会儿又说肚子痛、头痛。妈妈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说身体很正常,也没有发烧。明明以前很爱玩的玩具,现在动也不去动它,真是把妈妈给急死了。  
 
千万不要错过0-3岁早期开发的机会
  案例二:7岁的亮亮连续三个月行为乖张,不但在家打妹妹,还在学校咬同学,并破坏玩具桌椅,不论老师采用说的、骂的、打的,甚至罚坐在角落,都不能控制他的行为。校长要求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否则不同意亮亮进入学校,以免再伤害到其他的同学。
  儿童心理专家分析:儿童的情绪早在出生后即可从表情来判断,例如哭、笑,随着幼儿逐渐成熟,情绪的分化和种类也愈来愈多。比如:头痛、肚子痛、吃不下东西、睡眠过多或不足。行为上也可能会出现无理哭闹、破坏东西、闷不吭声、无精打采、退缩、紧黏家长、疑神疑鬼、忧心忡忡、不活泼、不爱玩耍、不合群、不听话、不快乐,甚至还会有想自杀的念头。
  父母亲若是发现孩子的行为突然改变,情绪不似从前那样稳定,都可能是儿童正在忧郁。这时家长们先不要发脾气,认为儿童是在无理取闹要好好教训他,这样做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亲子间的紧张冲突,更糟的是,问题不但没消除,儿童的焦虑反而会节节升高。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能预料的事,教孩子学做情绪的主人,学习用有效行为来控制抒发情绪,并化解压力;不要让忧郁成为亲子关系的杀手,并影响到心理健康。
  孩子为何也有忧郁
  儿童为什么会忧郁呢?儿童的世界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呀!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自我中心特征,儿童难以分辨自己与外界的独立性,对种种外界刺激无法建立一个防护网,而导致心理的脆弱性。
  例如:儿童常以为是“自己”做错事,所以父母才会吵架。假如在此时,家中发生变故造成伤亡,家长们又缺乏适当的解释,儿童内心的恐惧罪恶感有可能悄然而生,而成为代罪羔羊;另一特征,是儿童无法做抽象式的思考,只能了解清楚具体的事项,对事情的因果判断也很直线式单纯。所以儿童无法接受正负两面同时存在的矛盾情感,例如爱恨交织、趋避冲突,假设父母无缘无故就打小孩,但又说这是爱他才如此,久而久之,儿童在这互相冲突的讯息中,分不清行为与情绪的关联。这样混淆不一致,不可预测的因果关系,也会造成儿童的忧郁感。
  除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特色之外,他们的气质与父母亲特质的适合性,其互动关系的品质,也是造成忧郁感强弱的因素。另外,突发或慢性累积的生活压力事件,例如家庭变故、亲人伤亡、家庭成员变动、失去原有的支持系统、转学、搬家及移民,儿童必须重新去适应新环境;自己或至亲好友意外伤亡住院、目睹灾害,都迫使儿童得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落,然而,儿童需要较长的调适期间,在过渡期间容易产生忧郁。儿童常常会保有奇迹式的幻想,希望时光倒流,可以回复以往的原状,而非必须去面对现实的残酷情况;因此,家长若在能力范围内,应该尽量事先预告,好让儿童有心理准备。
  让孩子走出忧郁
  案例一:5岁的明明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经常不肯去上幼儿园。一到早上,就赖床不肯起,就算勉强起来也是不吃不喝的,一会儿又说肚子痛、头痛。妈妈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说身体很正常,也没有发烧。明明以前很爱玩的玩具,现在动也不去动它,真是把妈妈给急死了。
  案例二:7岁的亮亮连续三个月行为乖张,不但在家打妹妹,还在学校咬同学,并破坏玩具桌椅,不论老师采用说的、骂的、打的,甚至罚坐在角落,都不能控制他的行为。校长要求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否则不同意亮亮进入学校,以免再伤害到其他的同学。
  儿童专家表示,忧郁的儿童长大之后,会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忧郁症,且性格违常、品行不良,也会造成日后身心的痛苦,而从小开始的EQ教育,或许可以预防往后的心理障碍。忧郁的儿童如何走出阴霾呢?
  ●快乐玩具抒发情绪。
  儿童有时会藉由玩玩具,或扮家家酒来抒发情绪,但有时则需要靠家长的协助。家长们可配合孩子的理解程度,教孩子去认识并标示它,例如生气、害怕、难过、挫折。家长用语言来表示关注,帮助儿童将其忧郁的心情说出来。说出来的好处是在于让孩子认识并标示情绪,而不是用生闷气或不良行为来发泄。儿童若觉得被了解,无形中不安的情绪将被释放出来,也能逐渐转移心中积压的不舒服。
  ●有趣活动走出忧郁。 
  
  接下来,家长可以提供两个孩子可以接受的活动选择,让孩子走出忧郁困境。例如:宝贝,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标示情绪),因为车子被弟弟拿去玩(指出原因),弟弟玩5分钟之后再换你玩(接纳感);这样做,即使儿童在受挫后,仍可进行其他的活动,而不是僵在那里。另外,家长一定要预留时间、空间给孩子做选择,就算孩子都得不满意,家长也不必硬逼孩子;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教孩子学会了体察情绪变化,学会了等待、轮流、忍耐、分享。好比人生一样,不是时时完美,只要孩子尽力便是。事后家长可强调孩子做到自我控制,夸奖孩子EQ进步了,逐渐地,儿童对忧郁的反应方式会逐渐成熟。
  ●教孩子接受情绪。
  
  至于对无法改变的事实,如失去亲友、生病这类较严重的失落与痛苦,家长不要故意去避免谈它,愈不谈在小孩心中的疑虑就会愈多,还可能会误以为是自己不好,因为做错事才会发生不幸;日后可能形成自卑的心理和过度消极悲观退缩的性格。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能预料之事,父母要教孩子学习认识及接受情绪,去做情绪的主人,学会用有效的行为来控制抒发情绪,化解心中不满的压力,不要让忧郁成为亲子关系的杀手,或变成长大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阴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