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8-11-19 12:3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中学时期是中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教育,比起其它阶段的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这个时期,正确而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教他们学习如何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就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学生就有可能向错误方向发展,甚至贻误一生。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在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构建新知识,并在认识发展中获得轻松、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传统教育只关心学生的成长,忽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体验,个性差异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范畴,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重智育的培养转变为德、智、体、美、劳并重的综合素质的促进者。这是现代教育理念赋予新时期教师的角色特征。 二是提高自身素质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的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多角色,扮演好每种角色都对教师产生巨大的压力,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不仅对教师本人和工作生活带来影响,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师在工作中情绪消极、焦虑、紧张、沮丧压抑,就极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很明显一个学生在一个能体谅别人的教师的影响下,也表现出体谅的态度和通情达理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与技能。按照青少年成长的心理特征,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素质教育及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是家校合作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途径。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层次低、观念陈旧,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不关心成绩之外的东西,更不明确自己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实际状况,无法准确地为子女的成才设计出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因此学校应设法为家长创造条件,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可以邀请教育专业教师和心理学教师为这些家长进行指导和培训,还可以举行家长会、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讨论会,交流育子经验,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加家长的育人知识,努力改善家庭育人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子女,为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精神文明环境。 总之,要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同心协作、互相支持和共同进步。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育人环境,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实现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