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失衡"害了多少官员?
时间:2018-12-05 12:1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事常八九。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特别是面对“金钱魔力”及其物质享乐的种种诱惑,有些人常常会发生心理失衡。一般来说,这种心理失衡在寻常百姓那里,更多的可能是发些牢骚而已。但如果这种心理失衡发生在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某些“大权在握”、“又不善于自我调节、不严于自律”的人身上,那就不仅仅是几句牢骚,而是走向贪婪的“转折点”。
如原连云港市副市长鹿崇友是个政绩和口碑都不错的干部,仕途可谓一帆风顺。然而,当他做到县长、县委书记直至副市长的位置上后,心理开始不平衡起来。手握重权的他开始琢磨如何用手中权力使自己的腰包也鼓起来。于是,一笔笔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使鹿崇友在犯罪的路上渐行渐远,直至收受贿赂29.6万元,非法所得1.54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
再如原南昌市商贸委副主任惠本善曾是名光荣的战斗英雄,在刚从部队转业走上领导岗位的初期,对自己要求较严,勤奋努力,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自从担任市国土局副局长后,“官运”一直不佳,接连换了四任局长,他却始终得不到提拔,特别是看到一些个体老板成了百万、千万富翁而自己囊中羞涩时,看到一些昔日的同事步步升迁而自己十余年还在原地踏步时,心理严重失衡,于是开始放纵自己,沉沦于金钱和美色,其结果只能是自毁前程。
还有原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徐其耀在组织的精心培养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从一个普通的乡镇干部一步步成长为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1995年下半年,已经“陪了”两任书记的徐其耀满以为凭资历和能力自己当书记是“水到渠成”,但没想到组织上仍然安排他继续担任市长,心理极度失衡,于是“堤内损失堤外补”,开始用权力为自己过去的付出寻求“补偿”,最终因受贿390余万元被判处死缓。
可见,官员的堕落,首先是从他们的思想滑坡开始的。在他们蜕变的过程中,“心理失衡”确实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心理失衡”的状态下,他们似乎得到了“最想得到的”权力、地位、金钱、别墅、名车、美色等等,但同时失去的却是尊严、信誉、人格乃至自由,上演的是一幕自导自演的人生悲剧。
因此,笔者认为,要治疗“心理失衡”,首先,不要乱与人攀比,特别是不要乱与那些富翁大款攀比,就不会自寻烦恼。著名作家郑逸梅说得好:不与贵交我不贱,不与富交我不穷。其次,多做事、做好事,让自己忙起来,整天都很充实,很有成就感,那些光怪陆离的身外之物就很难再吸引自己的目光。最后,要知足常乐。须知种种荣辱得失,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倘若刻意追求,不择手段,就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火入魔,不如淡泊名利,荣辱不惊,以求得心理平衡、精神愉悦。而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抗日名将吉鸿昌的座右铭“当官即不许发财”,就是治疗“心理失衡”特效药,早用早好,常用常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