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健康人生 > 孕产期 >

到了孕晚期的孕10月,准妈妈要注意这几点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到了孕晚期的孕10月,相信很多准妈妈的心情是既高兴又担忧。喜的是终于要和肚子里的宝宝见面了,忧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分娩感到不安,生怕生产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的确,越到孕晚期,准妈妈们的心情就会变得越来越紧张。但为了能够顺利分娩,准妈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只有做好产前的准备工作,才会事半功倍,顺利迎接新生宝宝的到来,那么孕晚期的孕10月,准妈妈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到了孕晚期的孕10月,准妈妈要注意这几点,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

 

临近预产期,准妈妈要注意这几项,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

1.每周做一次产检。

进入孕期的孕10月,准妈妈就要开始每周做一次产检了,准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害怕麻烦,存在侥幸心理就隔三差五地才去一回。因为只有按时的体检医生才可以及时了解腹中胎儿的情况,从而对分娩做出准确的判断,出现了异常也可以及时解决。

其中,确定胎位是临产前产检很重要的一个检查项目,因为医生可以根据这一项检查确定准妈妈生产的时候是要选择自然顺产还是选择剖腹产。一般来说,胎儿头位才能顺产,也就是宝宝的头朝下。不过宝宝胎位不正的准妈妈也不要灰心,医生表示,生之前胎儿的胎位都有可能发生改变。

到了孕晚期的孕10月,准妈妈要注意这几点,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

 

2.学会数宝宝的胎动。

越是接近预产期,准妈妈越需要注意宝宝的胎动情况。到了孕晚期的孕10月,胎儿的胎动频率和强度都会有所减弱,因为胎儿越来越大,子宫里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如果胎动的频率和轻度减少的过于明显,准妈妈就要引起注意,立即到医院检查。

一般从怀孕28周就要开始数胎动,直到生产。12小时胎儿的胎动正常是20次以上。如果少于20次,或者晚上胎儿的胎动1个小时小于3次,表明胎儿在子宫中可能缺氧。刚开始缺氧时,胎儿的胎动会急剧上升,随着时间的流逝,胎动会变得越来越少,出现这些危险情况要及时就医。

到了孕晚期的孕10月,准妈妈要注意这几点,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

 

3.做一些产前的简单练习。

顺产对于大人和宝宝都有好处,因此很多准妈妈都想顺产。适当地做一些产前的简单练习,可以让准妈妈在生产的时候有更多的力气,生产的时间也会相应的缩短。不过无论做哪一种练习,准妈妈要注意劳逸结合,时刻注意自身安全。

伸展运动:伸展运动可以预防准妈妈肌肉拉伤,增加孕妇身体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柔韧性,但运动的幅度不要太大。

盘腿压膝运动:两腿盘坐,轻轻地把两膝向下压,可以减缓腰部疼痛,锻炼腹股沟肌肉,有利于顺利生产。

半蹲运动:用手扶着椅背,慢慢地向下半蹲,再慢慢地站起还原。可训练骨盆底肌肉,助于生产。

到了孕晚期的孕10月,准妈妈要注意这几点,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

 

4.准备好分娩所需的物品。

分娩的时间是很难预测的,为了万无一失,必须提前确定去医院的路线和乘坐的交通工具,这样才能保证准妈妈在紧要关头能顺利平安地抵达医院。在医院的床位比较紧张的地区,准妈妈及家人要提前联系好住院的床位,做到有备无患。

除此之外,要准备好待产包,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不至于去医院的时候手忙脚乱。这个时候准妈妈就不要到处乱走了,如果一定要外出,要有人陪同,并把手机随身带在身上,以防有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随时和家人联系。

到了孕晚期的孕10月,准妈妈要注意这几点,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

 

做好了上面的准备工作,准妈妈就可以以轻松和自信的状态迎接宝宝的降生了。一旦出现了产前的征兆,就可以及时到医院等待分娩了。那么准妈妈临产前都有哪些征兆呢?

准妈妈临产前一般会有3大明显征兆

1.宫缩。宫缩又叫做“阵痛”,子宫收缩并带有疼痛感。一开始是不规则的,疼的强度也比较弱。慢慢地变得有规律,而且疼的强度越来越大,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如果间隔时间在5-10分钟,持续20秒左右,就要考虑到医院待产了。

2.见红。见红是产前最明显的症状。一般在分娩前1-2天出现。这是因为胎膜与子宫壁剥离,会有少量出血,混合着宫颈尿液排出。准妈妈临产之前,一般是先见红,再出现阵痛。所以见红后准妈妈可以正常活动等待阵痛出现后再入院。

到了孕晚期的孕10月,准妈妈要注意这几点,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

 

3.破水。在分娩期间羊膜可能会随时破裂,导致羊水大量涌出,俗称“破水”。当准妈妈发现自己羊膜破裂时,即使没有宫缩也要及时去医院,因为羊膜破裂后有感染的风险。破水后准妈妈要注意赶紧平躺,然后立即送往医院。

温馨提示:目前的医疗技术和生产环境可以为生产提供很安全的照护,所以,准妈妈要放松心情,对顺利分娩充满信心,用愉快的心情去迎接宝宝的诞生。准爸爸记得带好手机,记录下自己、爱人和宝宝这最重要也最珍贵的时刻吧!我是妈咪育儿微课堂,每天分享一些孕产及育儿知识,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