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中医 > 经络腧穴 >

足少阴肾经意义解说

  足少阴肾经少血多气,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液态向气态的吸热蒸升变化。

  1.涌泉井穴,属木。

  [别名]地冲。

  [穴义]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

  [名解]

  1)涌泉。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涌泉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

  2)地冲。地,地部也。冲,冲突也。地冲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理同涌泉名解。

  3)肾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气血运行是体内经水由地部孔隙外出体表,故为肾经井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外出体表的高温水液,出体表后水液大量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此气因其湿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层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较低层次,只表现出木的一发特征,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横向传于然谷穴。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单泻之,热则补之。

  2.然谷荥穴,属火。

  [别名]龙渊,龙泉。

  [穴义]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水气。

  [名解]

  1)然谷。然,燃也。谷,两山所夹空隙也。然谷名意指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

  本穴物质为肾经涌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性温热,至本穴后水液大量气化水湿,经水如同被燃烧蒸发一般,故名然谷。

  2)龙渊。龙,变幻莫测、能大能孝见首不见尾之物也,此指本穴地部经水的各种变化。渊,深渊也,范围大也。龙渊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由液化气,范围巨大。理同然谷名意。龙泉名意与龙渊同。

  3)肾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肾水气化的天部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在地部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肾经荥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为散热冷降,所散之热直冲天之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降,小部分吸热蒸升。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3.太溪俞穴,原穴,属土。

  [别名]大溪,吕细。

  [穴义]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

  [名解]

  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太溪。大溪名意与太溪同。

  2)吕细。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细,弱也、小也。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

  3)肾经俞穴。俞,输也。本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故为肾经俞穴。

  4)肾经原穴。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输出的地部经水真正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肾经原穴。

  5)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肾经而传,气化之气吸热后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4.大钟络穴。

  [别名]太钟。

  [穴义]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

  [名解]

  1)大钟。大,巨大也。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洪亮。大钟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本穴物质为太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从高处流落低处,如瀑布落下一般,声如洪钟,故名大钟。太钟名意与大钟同。

  2)肾经络穴。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是经水由高处落入低处,经水落下时散发出大量的水湿气体,水湿气体吸热后飘散于穴外,本穴有联络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肾经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一是吸热后循肾上行,二是吸热后别走膀胱经。

  [功能作用]联络表里。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表里不和则多提插捻转。

  5.水泉郄穴。

  [穴义]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

  [名解]

  1)水泉。水,水液也。泉,水潭也。水泉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本穴物质为大钟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聚集后如同水潭,故名水泉。

  2)肾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经水因本穴所处位置低下而为聚集之状,只有极少的满溢之水外传照海穴的高位,经水的运行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为肾经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极少部分循经传于照海穴,大部分则流散于足跟各部。

  [功能作用]传递水液。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补之多提插。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