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中医 > 望闻问切 >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

《伤寒杂病论》是古代汉医经典著述之一,是一部论说外感病医治轨则的专著。其分为伤寒和杂病两大部分,后人把伤寒局部专辑为《伤寒论》,首要以论述伤寒病为主, 而《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有部分,也是我国现存起头的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笔者在研习《伤寒杂病论》时,有一些体会与感悟,与同行分享。

  精读原文,弄通转义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照完满,实践豆割实际的古代必要医著,通过六经传变、六经辨证来论述疾病的诊疗方案。只有精读原文,细细推测仲景对疾病最的确的相熟,羁糜先进人人对《伤寒杂病论》的理解,能耐加深对疾病本来容颜的理解。

  如《伤寒杂病论》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没必要悉具……”这条原文陈诉咱们小柴胡汤的运用准则。“柴胡证”依照张仲景96条所述就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自由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而101条张仲景又加上“但见一证就是,不用悉具”,言病例都是遇到柴胡证的一有部分主症,只要属于少阳病枢机有利的病机,即可投此方治疗,而没必要守候泛起悉数主症。以是,101条提出天真运用方药,弄清疾病的病机十分需求。就病例而言,咱们时常会碰到患者的某一症状,俨然有点像古代医家说的某一个证,但总会有一两个症没有彻底吻合,这时候辰,很多医者会决议无视这一二症的具有。研读《伤寒杂病论》后,笔者缔造对于疾病而言,重在辨证论治。

  参考名家,弄通医理

  跟着期间的变革,先人在秉承《伤寒杂病论》的历程中对其有所发扬,付与了《伤寒杂病论》时期的印记,促进了伤寒学派的进行。囿于知识布局的范畴实期间配景的一致,在精读原文、理解本意的底子上,其实不克不及彻底理解《伤寒杂病论》所波及的医理,撮合名家、各人对《伤寒杂病论》的批注和感悟,可以捐献咱们从正面进一步理解疾病的病因、病理及理法方药,更好地运用于病例。

  正如《伤寒杂病论》202条:“阳明病,口燥,但欲饮水,不欲咽者,此必衄。”意义是阳明病热在气分的表现为大热、大汗、大烦、大渴,脉洪大,若患者口燥欲饮,水含在口里而不欲下咽,为热已入血分。这一点后辈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就有“太阴温病,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荣中也”,并指出对付热在血分之证,可选犀角地黄汤加减。以是,对付《伤寒杂病论》中有些条则的理解,多参照尊长著作相当重要。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当下,随着人们糊口节拍的加速,各方面的压力以及附近情况的恶化,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如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火率较前举高。以是,对疾病进行提防趁早期治疗非常必要。正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所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领先实脾,四序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这条指出人是一个有机小我,一脏有病,可影响他脏,故上工除治已病之脏外,亦留意疗养未病之脏腑。这条所论述的“治未病”学术思维,对先辈影响长远。譬喻叶天士夸诞“先安未受邪之地”,指出邪热在胃时,除用清热益胃的石膏、知母外,还应插手咸寒滋肾的阿胶、龟板,以防胃热下陷于肾。

  长于对比,失去启迪

  《伤寒杂病论》中有很多病名,诸如“狐惑病”“百合病”“痉病”“历节病”“虚劳病”等,这些病名当然令很多人感应生疏,但咱们不是否认这种疾病的具有。我们要长于与今世疾病对比,找出一块儿共性,只有古今对比、辨证论治,以古代教诲方加减治今病,中医才可以持续发展上去。就拿《金匮要略》所论述的“百合病”而言,其主假如指一种以精力迷糊不定、饮食与步履异常为特征的病症,离散当代医家的钻研,多半认为其可以为神经衰弱症等神经肉体细碎疾病,我们可以从“百合病”与“神经衰弱症”病因、病机、治则等方面找出相通的地方,从而获取开拓。

(责任编辑: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