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命运,在7岁前就已经被注定了,别不信
时间:2022-01-23 15:2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精神学科和心理学科等多项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与成年后的性格形成密切相关。俗话也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么说来,一个人的一生可能早在童年初期就被注定了。 听起来让人难以接受,好像一切都命中注定好了,无从抗拒也不可更改。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假如童年不幸,长大后该如何摆脱童年给我们的人生桎梏? 为什么童年早期会对人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心理研究领域,儿童从胎儿到6~7岁这一时期被称为“萌芽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一个孩子四岁的时候,将获得50%的智力,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他又将获得20%的智力,最后的30%则在7岁到17岁间获得。 与此同时,孩子的性格形成和身体的基础发育,都跟智力一样,在7岁前完成。所以,7岁标志着萌芽期的结束,在这之后,人的生理、心理、体力和智力都达到了一个成型的阶段。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到了7岁的时候才具备比较成熟的能力,能够进入小学正式开启学习生涯的原因。
1.个体心理学学派:儿童时的早期记忆,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三大方面 个体心理学认为,记忆隐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样子。因为记忆能够让人回忆起自身的限度和环境,就好比是一种随身携带的载体,并且任何人的记忆都不是偶然的。能够让人下意识回想起来的,都是从数以万计印象中筛选出来的。 记忆承载着一个人过往的所有经验,人们从中得到安慰或吸取教训,达到人生里某个目标的实现,让一个人一步一步变成今天的模样。 第一,任何人生活方式的根源和最简单的表现形式,都会如实反映在记忆中,尤其是人生最初几年的记忆。
心理医生可以通过记忆,来判定一个人在童年的时候,在原生家庭里是被忽略还是被宠溺,是否能和其他人产生良好的合作,喜欢和哪些人相处,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第二,早期的个人兴趣,将指向未来的目标和生活方式。 如果童年中留下某些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段记忆必定是她所感兴趣的,即使这段记忆可能带来的是负面情绪。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一次研究中,发现有个女孩之所以决定成为医生,是因为儿时祖父去世的那段记忆。 她清楚地记得,因病去世的祖父脸色苍白,四肢僵硬地躺在棺材里,然后棺材被盖上,亲人们把棺材放进坟墓。这是她对死亡最初的印象,死亡夺走了世界上最爱她的人。
所以每当她听到有人去世时,她都会无比恐惧。没想到,正是因为害怕亲人再次被疾病夺去,长大后她成了一名和死神作斗争的医生。 第三,早期的记忆能直白地反应,儿童与父母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好坏。 并且这段记忆是否正确是无关紧要的,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这段记忆体现了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如果一个人被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所纠缠,很有可能是因为原生家庭不合格。
2.童年创伤难以自愈,是因为在童年没能得到心灵的滋养 一个成年人健康的人格状态是“自信”,能够保持着对世界的探索求知的好奇,拥有发挥创造力的能力,能够关心外界和陌生人的利他之爱,还有和他人进行良好互动的合作能力。 为什么有些朋友比较缺爱,总是在一段关系里,渴望别人对自己无条件、真心的爱?因为他们在本该得到原生家庭的爱的时候,得到的不够,甚至压根就没有。 儿童刚来这个世界的那几年,和原生家庭的回应与互动,对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成长至关重要。他需要得到来自父母的稳定的正向反馈。
零岁和一岁之间,婴儿是一种主客体未分的状态,婴儿不知道自己是谁、父母是什么、处于一种“我就是世界”的原始混沌状态。在满月到一岁半的这个阶段,婴儿通过父母和外界的回应,他们能够渐渐分清“我是谁”,在我之外,有谁,有什么其他的事物,这个就是主客体分离。 在这个时期,第一关键的是安全感需求方面的正向反馈。当婴儿啼哭时,父母的及时照料和安抚,让婴儿知道“我是安全的”,这时候,他们最基本的安全感得到了满足,也为之后的性格土壤,生长出对外界的信任感,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第二关键的是,满足婴儿的存在感。这是孩子在和父母的互动中获得的,比如家人们对宝宝展露的微笑,比如爸爸在和大人的游戏中获得的快乐。父母和周围人会以他为中心,进行良好的互动,这就是存在感的来源。
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得到满足,也没有建立实在的安全感、存在感和价值感,就会产生“心理匮乏”。 人格障碍、精神分裂、抑郁症、自卑补偿等等,都是因为早期心理发展不足所影响的心理问题。 一个孩子假如0到2岁之间受到了不正当的养育,比如冷漠或者强迫性对待,为了对自己心理进行补偿,他的人格会大概率产生变异,比如偏执、控制欲、自恋狂和表演型人格。
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的主要原因,也是在两岁到六岁这个阶段得到的持续、稳定的正向反馈不够。 比较严重的状态是缺爱和焦虑。具体表现为:不断地询问伴侣是否爱自己,动不动就自我攻击、否定自己,总觉得自己不行,做什么都不可能成功。 在先天没能得到的心灵满足,必须在后天建立一段稳定的主客体关系。童年创伤是绝对可以被治愈的,只要一段时间里,在稳定的客体关系里得到积极的回应。
比如合格的父母,非常好的闺蜜或者和兄弟,或者谈过一段非常安全的恋情,你选择的恋人是一个安全性的人格,他稳定地爱你回应你,最后就是心理咨询、心灵理疗、心灵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