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不是家长讨好老师
时间:2020-05-02 13:49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幼儿教育不是家长讨好老师,而是共育之下让孩子玩中学! 幼儿园里比较受老师关注的孩子,未必是家长比较会讨好老师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幼儿日常行为习惯、游戏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你用得着讨好老师吗?如果你的孩子贪玩好动、不遵规则、不守秩序、欺大压小、不尊重老师,不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光靠讨好老师能解决问题吗?4月10月晚上,听了我在北师大的导师钱志亮教授“助力湖北---为爱发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公益讲座,现结合讲座与我的学习感受,分享如下。
有预设的说说笑笑3~6岁的宝宝是小话痨,这一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关键期。在幼儿教育之过程性活动中,有预设的开展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有说有笑,对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孩子的胆量,让他们保持阳光的心态,显得至关重要。上了幼儿园以后,家长一定要明白,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就万事大吉,教育就全交给了老师。家长应该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一番交流、互动,倾听孩子一天生活中的发现和想法,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和他的同伴之间友好相处、和睦相处。家长的爱心会换来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关爱,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不管在哪里,他都会招人喜欢、讨人喜爱、惹人关注。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他一定是阳光的、健康的,有责任心的,一个有爱心的孩子,遇事不会情绪化。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一定有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有组织的打打闹闹捉迷藏,丢沙包,跳皮筋这些游戏活动,不分班级大、中、小班,不分男女性别,更为孩子喜闻乐见。这些有组织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自信而又可爱的孩子。不要嫌孩子小,担心他们不会玩,玩时也不安全。一定要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日常生活当中,最好让孩子参与对活动的判断与决策,多听孩子的意见,不管对与错,万一孩子的意见被大人所采纳、所接受,这对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是何等的重要。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丰富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孩子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建议大人不要亲力亲为,不要指手画脚,不要唠唠叨叨,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在“我相信,你能行”的鼓励与激励语言中,真真实实的经历“我真行”“我可以做”的真实体验。
有目的的蹦蹦跳跳做操、走步、跑步就是最好的蹦蹦跳跳的方式,舞蹈特别是集体舞,是锻炼孩子身体协调能力的最好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一定要全员参与,切忌只让女孩子跳舞,而让男孩子当观众的行为。幼儿教育一定要把握对孩子关爱的尺度,要爱之有方,爱之有道。孩子的生活习惯有点放任时,孩子的游戏习惯有点泛滥时,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点不规范时,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大良好时,孩子出现骄傲自满现象时,孩子的日常表现情绪化时,孩子对自己约束不够,有点放任时自由时,家长一定要理性,一定要冷静。要及时、适时的给孩子敲敲边鼓,帮孩子提提醒。通过蹦蹦跳跳和唱唱跳跳,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一定要让帮孩子正行为、养习惯、宏美德,一定要让孩子懂孝道、懂道理、明是非。
有条件的鼓鼓捣捣根据幼儿园建设标准,国家为幼儿入园数,配备了一定数量、一定比例的幼儿是玩具。在幼儿园当老师把玩具提供给孩子的时候,不是盲目地通过孩子瞎玩,去打发一节课的时间,而是有目的的让孩子去玩,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做、在玩中思。每玩一个玩具就要知道玩具的用途,知道玩具的来龙去脉,明白爱护玩具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就是生活中的教育,是成长中的教育。无论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的怎么样,家长都要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信息,充分相信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注是公平的,老师给每一个孩子提供的机会是均等的。在讨好老师之前,先努力丰富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素质。在家庭和学校的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下,共同培养出一个向善向上,阳光健康的好孩子。
6岁前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宝宝的每天都有每天的价值,幼儿经历小、中、大班三年的教育生活,是量变的积累。掌握正确方法与认知加工策略,等孩子上了小学,大量的信息与文化知识需要储备的时候,就会把知识点、信息量迅速摄入,并进行恰当、准确的加工、处理和整合。只有帮孩子打通各种信息通道,外界的“材料”才能进得来,里面的“产品”才能出的去,就会有效克服摄入缓慢,不会加工,磨蹭拖拉,漏洞百出的现象。才有希望培养出“聪”“明”“灵”“通”,全面发展的孩子。 作者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欢迎阅读并留言,还可点看广告。 若水---2020-05-02 (责任编辑:健康网) |